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数据 >> 动态

马村镇:写好产业振兴“大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17 【字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马村镇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立足特色资源禀赋,紧盯市场需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乡土特色产业、乡村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兴服务业等,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小紫薯”做成“大产业”,村集体经济有了新“薯”光

  近年来,马村镇东周村党总支始终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产业振兴”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持续壮大”的工作思路,充分依托村内农业资源优势,在提升特色产业上发力,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聚力,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上着力,将“小紫薯”做成“大产业”,点亮东周村乡村振兴新“薯”光。

  东周村通过市场调研、科学研判紫薯种植的收益和技术后,成功引进千亩红薯、紫薯种植项目。并由东周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古纂兴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扎实推动东周紫薯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合作社通过选择优质苗种、坚持科学育苗、实施土壤改良、购进先进设备、实施千亩农田灌溉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实现了红薯、紫薯的科学种植,大大提高了红薯、紫薯的产量和质量。

  为解决残次紫薯销路问题,东周村引进紫薯、红薯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主要以“紫薯、红薯淀粉加工生产、纯手工粉条、粉丝、粉皮”等生产加工为主,延伸发展传统“手工纂面、石磨小米、石磨面粉”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一期建设投资90万元,购置流水线2套,其中淀粉加工流水线1套,粉丝加工设备1套,同时完成了厂房改造及地面硬化。二期建设投资30万元,建设内外包装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于2024年9月正式投产。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东周村的红薯种植经验、种植技术变得更加成熟,东周村又引进了金丝香玉、紫薯、丝滑三个品种,新品种口感好、成活率高,更加符合人们的饮食习惯,且精品薯亩产可达3500余斤,能够更好地提高村集体的收入。

  下一步,东周村将继续积累种植经验和技术,不断优化和改良种植品种,扩展销售渠道,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利用村集体红薯、紫薯加工厂,生产红薯粉条等产品,提高红薯附加值,实现种植、销售、深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的增收。

  “小杂粮”变身“致富粮”,村集体经济有了新“磨”式

  马村镇金章背村位于马村镇西南部,耕地资源充足,长期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土质优良,土壤肥沃,农业基础深厚。2019年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铺设田间道路4.5公里,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2023年金章背村党支部领办高平市金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逐步推进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基础较好,杂粮食品发展潜力较大。

  金章背村村干部在外出参观学习时,了解了石磨加工流程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后,经过分析研判,决定修建厂房、引进加工设备,发展石磨加工农产品,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

  目前金章背村已建成日产6吨的3+2石磨小麦制粉线一条;日产1吨的自动上料双辊石碾小米加工线一条。项目达产后,石磨面粉预计年收益180万元,石碾小米预计年收益70万元,杂粮预计年收益50万元,借助助农直播,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可以进一步解决金章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造血能力不足、收益较低等困境。

  闲置地“变身”停车场,村集体经济有了新“造血”


  马村镇沟头村位于镇区东南部2.5公里处,东与河西镇回山村相邻,南与泽州县大阳镇接壤,地处丘陵,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但是由于停车资源匮乏,马村镇辖区内一煤矿运输车辆只能停放在南环路路边,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不仅影响周边交通及环境秩序,还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面对这一“急难愁盼”问题,马村镇党委政府积极寻求“破题”思路,与沟头村积极谋划,与煤矿沟通协调,充分利用高速路口闲置路段,在沟马公路两侧为科兴集团平泉煤矿拉煤车队提供停车场地,并对停放车辆、环境卫生等进行管理,此项举措不仅减少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镇区道路整体环境,每年还能为沟头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沟头村在“用好集体地、念好产业经”的大方向下,积极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创新探索农村闲置土地利用新途径。下一步,沟头村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盘活闲置资源、拓宽新思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接下来,马村镇将继续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和优势,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端牢产业振兴“金饭碗”。(今日马村)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