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补考进位 乘风破浪再续辉煌
盛夏的高平,绿草茵茵、白云低垂,蜿蜒的丹河水穿城而过。古朴庄重的古村古建,诉说着往日的荣光。高铁新区,一个个高耸的塔吊,犹如一支支画笔,勾勒着这座城市的转型发展轨迹。当高质量转型发展步入“快车道”,高平的脚步尤显矫健。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切嘱托,坚持“两件大事、两个率先”发展战略不动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全面起势。“十三五”末,高平全市GDP总量为252.3亿元,较“十二五”末增加50亿元,年均增长5.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9%。一个旖旎灵动的“古韵长平、活力新城、锦绣高平、康养福地”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办好高平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高平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打好“三大硬仗”,抓好“两项创建”,以党建“第一责任”领导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扎实开展一体推进“三不”试点工作。坚持“三重三看三优先”选人用人导向,进一步理顺了干部、理清了思路、理正了风气、理出了战斗力,汇聚起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
深耕资源富地 打造产业高地
作为资源型地区,高平市紧抓能源、区位、产业、康养、文化5大比较优势,聚焦“六新”率先突破,坚定不移抓项目、把握机遇促转型,推动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吹响了高平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进军号角。
4月29日,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投产仪式在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米山工业园区举行。作为国内工业级快速成型制造领域的忠实推动者以及“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实验室”的载体,康硕高端装备轻合金快速成型生产线成为高平全力打造“中欧产业园”“山西省海峡两岸(高平)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不锈钢制品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五个“园中园”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此外,高平坚持把创新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集聚创新要素,率先在全省建成了首家县级“智创城”,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体系,真正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山西特色的创新创业高地。
炎帝文化是高平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5月,第六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恳谈交流会在高平召开,会上集中签约项目24个,投资总额约192.3亿元。以神农炎帝系列活动为平台,高平精心打造了“山西省海峡两岸(高平)产业园”,全方位招台商、引台资。“标准厂房+产业基金”的招商模式,吸引了21家台商台资企业签约、落户,成为山西对台招商的重要承载地。
“十四五”时期,高平将全力打造煤炭化工铸造建材、新能源新材料、海峡两岸(高平)产业园、“五彩”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康养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珐华传统工艺园、潞绸创新技艺园、上党梆子传承演艺园,叫响叫亮“高平三宝”。推动“一煤独大”向“五业并举”转变,提升产业集群的优势度和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紧握破题之笔 亮剑关键一招
改革要勇立潮头,更要永立潮头。为充分激活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高平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承包地“土地银行”模式被全国供销社表彰……6月8日,高平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正式揭牌,构建起“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率先迈出了以党建为统领、数字政府建设为支撑的“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格管治理”“一个体系管应急”“一个平台管调度”“一个终端管服务”“六个一”集成改革探索步伐。
作为全省医改发源地,高平按照“城乡一体、资源共享,三医联动、健康高平”的改革思路,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5G场景应用,“5G+智慧医疗”建设,打造医改新引擎,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推进农村“四块地”改革中,高平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出台相关配套制度,让改革真正成为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项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一个个改革成果丰硕喜人,一套套“高平样本”在全省推广。高平,全力在“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矢志探索中,以改革“一子落”带动“满盘活”。
夯实民生之本 擦亮幸福底色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能受益的事情抓起。一项项惠民清单极速书写,一个个民生短板加速补齐,民生答卷温暖人心,力透纸背。
针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高平市委市政府高标准规划建设“五校五园”,万和城、太华幼儿园和新建市委党校相继投入使用,七中、八中和特校加紧建设。面对“旧账”,高平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沉寂多年的高平大酒店华丽转身,20条市政道路完成新改建,形成“七纵九横”道路网。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硬化亮化,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377公里“四好农村路”美了乡村、富了百姓,52公里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高平段)成为乡村振兴的旅游路、生态路、致富路。长平广场、火车站广场重塑升级,接续建成3座人行天桥和15处停车场,成为网红打卡地。
随着人居环境的提档升级,生态文明新风吹遍了高平的大街小巷。高平市委市政府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累计投资40多亿元,深入推进“5+3+N”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结合,实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行动”。建成第三热源厂,乡镇垃圾中转站实现全覆盖,218个村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7%,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5月17日,高平启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如今,宽阔整洁的乡间小路,错落有致的农村小屋,成为高平美丽乡村的“标配”。凉亭下,老人们拉着家常,组成了一幅村美人和的动人画卷。
“五一”期间,全长23公里的炎帝大道惊艳亮相。作为城市发展主轴,不仅串起了高平境内炎帝陵、神农文旅小镇、三甲工业园区、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开发区6个节点,更构成了一条22.4公里“半马”城市靓丽风景线,成为高平产业发展的主线。
依托逐渐完善的城市路网,借势“搭上高铁蹚新路”的重大契机。高平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加快以“一轴一廊三区五镇”为构架的“大县城”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实施丹河生态修复,打造15公里生态廊道,串起老城新区。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开发区联动发展,以产聚人、以人促城。将来,中心城区人口稳定在17万,高铁新区人口发展到8万,开发区人口集聚到5万,可实现30万人进城,镇区所在地人口增加至10万,让80%的人口享受新型城镇化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转型动能澎湃,发展足音铿锵。站在“十四五”开局新征程上,高平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勇往直前、补考进位,奋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撰稿:张雪婧)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