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生产要素 发展高平经济——从生产要素分析我市经济发展趋势
集聚生产要素 发展高平经济
——从生产要素分析我市经济发展趋势
高平市统计局 庞文庆
我市是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界于晋城市、长治市之间,雄踞太行之巅,背靠三晋腹地,面对千里中原。境内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丝绸之乡”“黄梨之乡”之美称。新世纪以来,我市抓住机遇,发挥自然优势,全市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收入不断跨越新高度,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的进步。“十三五”初期,受能源革命影响,我市以煤为主导的资源性发展模式遭受冲击,经济发展出现断崖式下跌,与之相应的产业链也受到破坏,以煤为主的发展模式到了“瓶颈”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如何把握机遇、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成为了首要任务。下面,从支撑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入手,对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做一简要分析。
一、支撑经济发展的十个方面要素基本情况
(一)人力资源要素
1.数量构成。截至2017年底,全市总人口49.5万人,在全省96个县中排6位,人口总量规模较大。全市适龄劳动力情况见下图。
我市各类就业岗位247439人,机关事业人员、农业从业人员等具体情况见下图。全市适龄劳动力总数为305992人,就业岗位缺口为58553人。
2.素质水平。截止2017年底,全市人才总量为24170名,人才密度为每万人490名,男女比率为2.3:1。具体分布状况见下图。
受教育程度,全市18周岁-60周岁人口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所占比重各为18.2%、59.7%、15.3%、6.7%。近三年我市共计培养本科以上学生7000多人,选择回乡工作的约2000人。
3.人力资源发展环境水平
工资水平。数据显示,我市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在2000元以上,采矿和教育工资水平最高,贸易商业工资水平较低。
注:上表反映的是常规统计的就业情况,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社会零散从业人员、农民从业情况不在此范围内。
劳动力结构。从年龄结构看,我市18周岁-60周岁316470人,18周岁-60周岁占总人口的比重65.3%。从学历结构看,全市18周岁-60周岁人口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所占全部人口比重各为11.8%、38.7%、9.9%、4.4%,初中文化程度人才比重最高。
政策方面。近几年,我市高度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积极打造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中共高平市委 高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试行)》、《中共高平市委办公厅 高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鼓励和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共高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组 中共高平市委组织部关于下发落实〈鼓励和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主体责任分工的通知》、《高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培训情况。按照上级的要求以及社会需求,我市各主管单位和专业机构加大了培训力度。具体如下:中专每年招生近1000人,技校技能培训平均每年1200人左右,培训中心创业培训每年1200多人,还有农委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电商培训等等。这类培训有一个共同特点,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的旧的过时的,有的甚至是应付差事,且只管培训,不管实习,不能得到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4.劳动力资源禀赋及周边地区比较优势
我市在晋城市、山西省甚至中原经济圈中占据人口资源优势,我市总人口在晋城市居第1位,山西省96个县中排第6,在中原经济圈271县中排第121位。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又较好地发展,除了自身所特有的煤炭资源禀赋外,劳动力资源不可缺少。
综合分析我市劳动力禀赋,我市劳动力资源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劳动力总量丰富与人才缺乏并存的局面。对于我市现行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市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富裕。目前,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在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96人,登记失业率1.8%。同时,高技能和高学历人才缺乏,高技能人才611名,占人才总量的2.5%;硕士研究生以上155名,占人才总量的0.6%。二是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我市同山西省、全国大部分区域一样,存在着有人无业和有业无人的情况。有业无人的现象一般存在于高科技产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其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进一步表现在我市人力资本开发的低水平。初步统计,我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总体持续下降,到了2017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占到40%。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是一种平稳中略带波动的状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人数稳步上升。从人员从业结构上看,我市农业仍可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三是我市本土人才外流严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2015年以来,我市共计培养本科以上学生7000多人,但是选择回乡工作的仅有2000人左右,大量高学历人才流失;从市场反馈信息来看,我市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人才专业上的不对口和层次上的不吻合,作为主要供给来源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需求较旺的各类高层次(包括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十分缺乏,“双高”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目前和未来在更高平台上发展、更高层次上转型跨越的制约瓶颈。
(二)土地要素
1.我市土地总体情况
我市国土总面积946平方千米,折合土地141.90万亩(此系通常应用的全市土地总面积数字),其中,平川区34.35万亩,占总面积的24.2%;丘陵区51.30万亩,占总面积的36.2%;山区56.25万亩,占总面积的39.6%。
从土地用途看,全市农用地118.01万亩,占80.25%;建设用地面积17.89万亩,占12.16%;未利用地11.15万亩,占7.6%。农用地中耕地面积69.32万亩,占58.74%,基本农田面积55.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64%。
2.我市土地利用的现状
至2020年,我市可用指标7334亩。其中道路用地安排指标540亩,开发区用地安排指标2654亩,城市建设用地安排指标1590亩,乡村建设用地(建制镇和农户建房)安排指标800亩,其他用地安排指标1750亩。
2015年-2017年我市经省政府共审批8个批次与4个单选项目,批准总面积为94.30公顷。集体土地征地没有涉及拆迁。截至目前,完成供应宗地206宗,面积9764.46亩,平均供地率为73%。批而未供宗地86宗,面积3544.97亩。
3.我市土地对企业及项目影响分析
结合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地需求和趋势,以及规划总体实施情况,用地指标可以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可以做到即报即批。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市在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规划理念的落后和规范的缺失,我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远未能赶上城镇化发展速度,大量优质土地资源被浪费、闲置;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摊大饼”式的急剧外延扩张和批多建少、未按期开工等低效闲置用地现象还存在。
(三)资金要素及金融环境
1.总体情况
财政收入。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7573 万元,增长16.58%,增收20987万元。在晋城市各县(市、区)中,按照总量排名第二、增幅排名第二。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7553 万元,增长62.12%,增收41213万元;非税收入完成40020万元,下降33.57%,减收20226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8549万元,增长234.53%,增收20015万元。财政支出情况。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6766万元,增长4.32%。2017年,我市可用财力18.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2亿元。全市在职人员工资支出约9.1亿元,离退休人员工资约1.4亿元。
分产业纳税情况。第一产业:纳税260万元,同比下降3.7%,减少10万元。第二产业:纳税322741万元,同比增长90.01%,增加152889万元。第三产业:纳税39732万元,同比增长19.84%,增加6579万元。
银行机构。截至2017年底,我市银行机构11家,人民币存款余额288.5亿元,较年初增加14.2亿元,增长5.2%,贷款余额125.8亿元,较年初增加12.1亿元,增长10.6%。其中:住户存款197.7亿元,较年初增长5.9%。
从上表数据显示,工行、农行、中行和邮政等银行存贷比较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较小。交通、兴业、晋城银行等地方银行存贷比较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较大。
2.财政收入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总体上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来源于经济增长。一个地区财政收入的总量大小取决地经济总量的大小,同时也受当地财税政策体制和价格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反过来看,财政收入的投入方向和财力的有效利用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从财政收入的投入方向看,我市财政收入在保障基本民生支出的上力度不断加大,民生支出的提高大大改善了我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刺激了居民消费欲望。
从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看,以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代表的刚性支出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空间。刚性支出越多,行政管理费等固定开支占比越大,政府用于民生建设的资金相对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灵活性降低。2017年,我市财政资金用于刚性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14.5%,占比较小,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率较高。
从财税收入来源看,呈现结构不合理,税收过度依赖重点支柱企业,产业单一,重点企业数量少,传统产业、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低,财政运行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这也从侧面论证了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
从财政体制看,财政部门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体制,开源节流,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压实评审促节约。压实预算评审金额1087.69万元,综合审减率5.3%,有效地节约了财政资金。落实政策减税负,减免税费约7042万元。适应新的财政投融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方式,为我市城南棚户区改造、神农炎帝文化苑、五路一河、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落地开工提供了发展模式和财力保障。向上争取了政府债券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环保专项资金1.28亿,确实有效地解决财政困难时期发展的资金性难题.
综上,从我市财政的投向、有效利用、税收来源和财政政策看,我市的财政收入基本能保证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资金对撬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民生支出的不断加大、城乡收入的持续增长、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加强等都反映出财政资金所起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市财税收入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的税收来源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问题。所以,积极发展第一、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一、三产业税收在总税收中的比重是目前我市要做的头等大事。
3.资本要素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分析
资本要素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环节。从我市实际情况看,较高的居民储蓄、金融机构的放贷情况和我市社会的诚信体系都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和不利的影响。
从居民储蓄情况看。截至2017年底,我市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97.7亿元,较年初增长6.1%。从近5年情况看,我市居民储蓄存款总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一方面,较高的储蓄存款能把全市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能满足我市建设需要和企业长期贷款的需要,这是有利的方面。但从另一方面看,较高的储蓄会抑制居民合理的消费,限制居民的投资。从近几年我市的消费情况看,除刚性消费、装潢类和汽车消费保持一定的增长外,其他消费,例如餐饮、住宿以及大宗商品消费均处于一个很低的消费状态。
从放贷情况看。2017年,我市我市2017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8.5亿元,贷款余额125.8亿元,存贷比保持稳定在40%-44%之间,存贷差保持稳定在近170亿元,各项贷款增速缓慢,信贷活力不足。前面提到,工行、农行、中行和邮政等银行存贷比较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较小。交通、兴业、晋城银行等地方银行存贷比较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较大。应该说,我市金融机构在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上不大,还有提升的空间。小贷公司和典当行多数经营困难,小贷公司中有2家没有新发生贷款业务,9月有1家典当行关停注销。在正常经营的小贷公司,业务成交量也呈下降趋势,经营状况不佳。
从诚信体系看。诚信是基石,是无形资产和特殊资源。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需要。从近期看,我市相距通报了几批借钱不还的老赖,全市不良贷款2.58亿元,不良贷款率2%,这些情况反映出我市信用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反映出诚信体系的缺乏。在我市转型发展的今天,一定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个人信用评价模式、商务诚信建设,不仅有利提高政府公信力,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交通区位要素
1.区位交通情况。我市地处山西南端,晋城北端,论区位,在全国来说,不是处于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区,在山西仅处于省界边区,在中原经济区也处于末稍,相比晋城周边或山西部分地区,交通出行、相对区位优势较明显,但在中原区乃至全国范围,我市区位没有太大优势。论交通,向南有通往河南的太焦铁路和太焦高速,太焦城际高铁正在修建中,预计2020年通车,向西有通向陕西的高沁高速,向东通向京港澳高速的高新高速大通道开工几年,但目前没有进展,打通东向高新大通道是当务之急,北距长治机场有近50公里,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有近180公里。公路有208国道和坪曲线、长晋线、晋高一级路3条省道,农村道路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户户通水泥路全覆盖。
2.运输物流方面
公路客运情况。客运企业方面。我市现有客运企业1家:山西省晋城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高平分公司;公交企业1家:高平顺风公交有限公司;出租汽车企业2家:新长平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和顺祥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公交线路方面。全市共有公交运营线路16条67台车。分别是:市内公交营运线路4条26台,城乡公交7条36辆,镇村公交5条5辆。客运班线方面。全市客运班线共51条138辆,其中:农村班线34条82辆,跨县班线11条34辆,跨地市班线4条17辆,跨省班线2条5辆。城市出租车方面。共有出租汽车共有240辆,运价统一为:白天起价5元/2公里,车公里1.2元;夜间起价6元/2公里,车公里1.5元。市内公交实际免费乘坐,农村公交、客运班线、城市出租实行市场定价机制。
公路货运情况。我市目前营运货车约2830辆,其中:小型运输车约1600台,中型货运车辆约90台,大型货运车辆约140台,重型货运车约1000台,可以看出,公路运输主要以小型和重型为主,小型运输以个体短途为主,运输时期和路途不稳定,无法统计,重型货运以外运为主,根据车主概算,百公里耗油为约42升柴油,金额约为220元,人工工资约为130元,汽车损耗及其它费用约100元,每辆车纯费用百公里为450元。
物流情况。我市目前共有经营许可物流企业22家,全部属于小规模物流经营企业,都没有自备车辆,均为外地物流企业车辆运输,所有物流企业的场地及库房均为租用,由于租金不等,物流企业散、乱情况严重,没有一个像样的物流园区,就是有张庄物流园区,但租金问题严重制约园区科学规划发展,租金较高,一定程度加大物流成本。
区位情况无法改变,交通发展急需解决,一是高新高速应该争取上级协调,加强沟通,近早复工完工,这可以有效开拓通向东边河南、河北和山东发展大通道,形成我市十字型的高速交通枢纽大动脉;二是抓住太焦高铁发展机遇,尽早规划修建我市通向高铁站的快速交通通道及高铁周边基础设施,不等高铁通车再来修建,抢占时间就是抢占机遇,挖掘周边地区中途路经我市坐车的客户资源,用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吸引外来人员和企业落户高平;三是尽早开通高平到晋城、高平到长治、高平到陵川、高平到沁水的城际和县际班车,增加车次,降低票价,增加我市人民的出行便利和成本优势;四是改善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环境,尤其近年来,我市周边地区和市里部分街道、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灰灰尘尘,大大影响车辆行走,在社会上和外来人员印象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四是规范出租车和三轮车管理,我市尽管有出租车,但部分出租车外观损坏不修,破破烂烂,无人管理,严重损坏高平良好形像,再是出租拒客现象严重,短途不拉,小集团现象严重,然后是三轮车无人管理,尽管三轮车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勇闯红灯,老弱病残,停放杂乱,逆行抢道居多,形成了很大的交通隐患,规范管理势在必行;五是建立产业物流园,政府应该集中划片,建设产业物流园,根据市场机制,科学定价,规范全市所有物流企业、快递公司划片集中出租,方便广大企业和个人的取件发件,减少东奔西跑,也减少车辆出行,减少车辆拥堵。
(五)现有主导产业分析
1.煤炭产业。全市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企业22家,洗煤3家,占比49%。2017年,煤炭企业总产值104.3亿元,增长60.8%;增加值84.4亿元,增长6.3%;实现利税25.4亿元,增长233.1%。
从我市发展的历程看,我市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优势,才使经济有今天的成绩。先说2个例子,2013年和2014年,受能源革命影响,我市煤炭产量和价格出现“双跌”, 单一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出现断崖式下跌,煤矿企业停产,与煤炭相关的行业纷纷关闭。受煤炭经济主导产业遭遇寒霜期,一些传统的服务业也艰难度日,转让、清仓、关门。2017年煤炭价格急速回升,我市经济又呈积极性的恢复增长,从经济发展规律看,这不是经济发展的常态,或许在未来5年内还会有这种现象发生,这是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短期经济中的一个反弹。从这2个例子中,我们能看出,我市以煤炭行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已进入一个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状态,煤炭优势变成了煤炭短板。所以,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利用煤炭优势实现煤炭资源转型,在现有基础上转型,一是利用好煤,做清洁能源产业。二是做好煤炭深加工产业,做长煤炭产业链。
2.非煤产业。全市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煤企业26家,其中:炼铁企业3家,机电企业3家,食品企业2家,供暖企业2家,其它企业分别1家,除煤炭企业形成了产业,非煤企业尚未形成产业。2017年,从工业总产值情况看,化工工业177577.3万元,同比下降4.8%,占比11.3%;冶炼工业111905.4万元,同比增长14.5%,占比7.1%,其它小行业占比微乎其微,在这里就不一一表述。
非煤产业是我是经济发展的短板,规模小、效益低,但是在我市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下,我市的非煤产业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茁壮成长,充分说明了非煤产业在我市还是有市场的,下面就我市现有的几个非煤产业现状、前景做一简单介绍。
供热供气企业。我市共有2家供热企业,分别为长春热力、佳恒热力,1家供气企业,为长焰煤层气。3家企业分别为民生服务企业,受市内推广户数不断增加影响,用量逐年递增。建议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企业前景非常好。
关联服务企业。我市关联服务企业有3家,分别为金长机电、安达科工贸、润丰塑料,金长机电主要业务为煤矿设备检修,主要服务对象为长平煤矿及赵庄二号井。安达科工贸主要业务为唐矿洗煤厂提供劳务,车辆运输,井下支护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一个粗放型的加工企业。润丰塑料主要产品是尿素编织袋,主要供应晋丰煤化,以上三家企业受制于服务企业影响较大。
食品企业。我市食品企业有3家,分别为厦普赛尔、九康食品、新胜肉类。厦普赛尔主产黄梨汁系列饮品,附属生产碳酸饮料、纯净水,黄梨产品主要销售华北地区,碳酸饮料、纯净水销售为本市区,在黄梨产品上,采用我市大黄梨,但由于受销售渠道限制,产品知名度在全国不高;九康食品主要生产面粉和小馍丁,主要销售为高平市内,销量有限;新胜肉类是雨润集团在山西投资并开始运营的第一家子分公司,年屠宰生猪能力200万头,加工冷鲜肉15万吨,主要生产产品为冷鲜、冷冻肉,主要销往周边长治、晋城、太原等地区,受市场大环境、生猪数量和生猪价格影响,导致公司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产供销。在这三家以食品为主的轻工企业中,尽管不受环境和生活影响,但企业运行规模并没有扩大,企业知名度不高,好的项目没有达到长足发展。
其它行业。高达电缆公司规模较小,在资金上和市场开拓上滞后,同时原材料涨幅过大,资金回款较慢,企业一直处于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好的产品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吉利尔潞绸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丝绸织造印染企业,潞绸手工织造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是吉利尔新娘潞绸被,锁定婚纺市场,主要产品销往全国一线城市,但产品较为单一,价格也较高,仅靠婚被打开市场较难,努力开拓市场,生产与老百姓消费相符的产品势在必行。昌平重工主要经营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煤矿支护设备及维修服务等,单一的产品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转型实施多元化贸易结构迫在眉睫。天坤特材公司产品为棕刚玉,工业发展的基础材料,预计未来四、五十年内无可替代,目前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主要销售给河南、河北两省,原材料主要为铝矾土,一是受国家环境整治,铝矾土供应紧张,且价格上涨较大,生产受限。二是受资金短缺原因,产能不能全部释放,设备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三目前同行受环保原因,好多小企业停产,目前产品销路较好。增加融资,扩大生产有待解决。
战略性新型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定义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兰花药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以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材种植深加工、保健品为基本结构的规模化医药产业公司,也是兰花集团在医药健康领域的重点转型项目。公司现有生产批文28个,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当前企业生产药品最有竞争力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市场上同规格产品只有四个,该产品是心脑血管病用药的基石,单品销售额已占到总体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加之我们精准有效的市场深度开发,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但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盈利性品种结构单一、销售及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短缺因素影响,扩大市场销售步伐较慢。 海诺科技主要生产空心玻璃微珠,产品特点具有轻、小、奇、特、精、稀,是世界上最轻的无机粉体填充材料,主要销售天津中海油服化学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空心玻璃微珠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中间环节,是一种填充材料,不是终端产品,销售主要受石油市场油价波动,市场受限,销售不畅。兴高焦化主要生产焦炭、废气余热发电, 公司炼焦工艺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尤其是无烟煤大比例配煤炼焦技术属本公司的发明专利,本公司还有20多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现能根据客户所需配煤炼焦,产品质量也能满足所有客户的要求,产品主要销售给本省,余热发电也是公司的一大特色,焦炭受原煤价格影响,成本较高,销售受外来市场影响,销售价格不高。融高太阳能主要生产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片。太能阳组件主要销往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地区,太阳能电池片主要销往江浙、河北、湖南、陕西等地区,2017年光伏发电受国家补贴政策影响,整年价格处于稳定状态,由于太阳能产品在我市不属于产业积聚地,产品销售受阻,太阳能电池片仅为代加工。
3.产业结构
2017年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7.2:58.4:34.4,第三产业比重比2016年上升1.8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我市产业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仍是影响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一直是我市乃至整个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生产水平低,产量不稳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全市农业的生产技术没有大的改进,整个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生态化的水平都较低,主要依靠人力耕地和自然灌溉。尽管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口所占比例比较高,但是农业技术人员却十分稀缺,主要依靠的是手工劳动者。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地位过于突出。根据工业结构演化理论可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化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重工业阶段,即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阶段发展;第二阶段为高加工度阶段,即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发展;第三阶段为技术密集 化阶段,即向自动化和尖端技术的工业发展。我市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使得重工业地位异常突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行业等重工业,致使经济增长极不稳定,非常脆弱。我市产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冶炼等工业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重型结构特征,加工组装制造业比重偏低,新型产业发展缓慢,均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近几年,我市第三产业虽然产值和比重逐步增大,内容也趋于多样化,但三产占生产总值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第三产业内部层次也相对较低。2017年,我市三产比重为34.4%,低于全国(51.6%)17.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3.5%)19.1个百分点,低于晋城市(41.8%)7.4个百分点。与其他先进省市相比,我市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
与其他县相比,我市的经济增长点主要表现在煤,且比重最大。在煤炭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在煤炭价格下滑的时候,则成为负担,这也是在面临当前这种形势下,我市受到冲击最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沁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煤层气占54%,煤炭只占38%,煤层气行业没有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市场供不应求,产量增长多,且价格稳定,所以拉动了沁水整体工业经济。另外,沁水与高平相比经济总量上比高平少,增长速度比高平快。阳城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煤炭占比大约50%,发电占比大约40%,阳电对经济拉动较大,且有两家新投产企业入库舜天达天然气、四侯煤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泽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也是煤炭、化工、冶铸三大行业,但三大行业占比基本持平,都是30%左右,煤炭行业因天泰、王坡两家大煤矿产量恢复性大幅增长,且有新投产的和瑞煤业,所以泽州增速不是太低;陵川因总量小,煤炭行业里总共才两家煤矿,产能大的苏庄煤业产量高,拉动明显。
(六)我市资源禀赋情况
煤炭资源。全市含煤面积81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2%,主要开采3#-15#煤层。截止2017年底,全市34座煤矿矿区面积384.294平方公里,煤炭保有储量3301113千吨,2017年全市生产矿井28座,采出煤量23756千吨。
铁资源。我市铁资源以“山西式”铁矿赋存。由于空间分布不均、层位变化大,不适宜规模开采。
电力资源。我市现有500千伏变电站(晋城站)1座,主变容量为2*75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2座,容量951.5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35座,容量555.15兆伏安;共有10千伏开闭所(城西、城东、东山、神农)4座;10千伏公用配电变压器变1091台,总容量为320.745兆伏安;10千伏线路121条,长度1732.237公里,其中:公用线路85条,长度1483.382公里(公用1112.387公里+用户支线370.995公里),用户专线35条,长度248.855公里。
水资源。我市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污染性缺水并存的地区。水资源总量为9943万m³,可利用量5501万m³。2017年我市用水总量达9649.2万m³。张峰东延供水工程与2010年6月建成通水,年供水3503万m³。我市用水方式和用水量见下图。
煤层气使用情况。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煤层气使用户数28528户,日均使用煤气16017方(居民用气按日均0.6方测算)。6家加气站日均加气量18100方,用户和加气站日均使用煤气共计34117方。管道供气情况:我市共有东西北三条管线:东线——三晋能源晋长线;西线——山西国化临长线;北线——国新能源沁长线。东线已于2011年建成通气,西线主管道已通至马村镇,北线尚在规划中。通过调研,目前我市市区和三甲、神农、陈区和米山主要气源为东线。全市共有5家煤气公司(知智燃气公司、欣格瑞燃气公司、长焰煤层气燃气公司、汇纵信诺能源公司、堉塬能源有限公司)和6家加气站(向欣加气站、客运加气站、迎宾加气站、长焰加气站、祥达加气站和新潮加气站)。
(七)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高平现有旅游开发公司14家,旅行社4家,旅行社分社3家、营业部21家,旅游商品企业12家。农家乐35家,示范农家乐10家;酒店旅馆等共有128家,客房2485间,4203张床位,其中具备三星级以上规模酒店床位约770张,容纳就餐人数约2000人。
高平市2015年旅游综合收入42.38亿,比2014年增长13%;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48.78亿,比2015年增长15.1%;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83.94亿元。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小长假期间,我市7个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9.57万余人次,门票等经营性收入53.64万元。
高平人文资源极其丰富,厚重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资源,孕育了个性鲜明的“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中国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四张天然旅游名片。近几年,我市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初步构建了“一个龙头、一张王牌、六个旅游集聚区”的旅游发展格局。截至去年年底,累计投资约20亿元,建成了炎帝陵、羊头山、大粮山、丹朱岭、清云寺5个A级景区,建成和基本建成了良户、大周、伯方、苏庄、长平之战纪念馆、农耕文化园、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炎帝寝宫、七佛山森林公园、西山公园、韩王山森林公园、牛山公园、开化寺、仙翁庙、卧佛山、高平关、米山湿地公园等18个景点,高平冶铸历史展馆、吉利尔潞绸文化产业园、晋桑文化园3个工业旅游点,果则沟、候家庄、归真山庄、老马岭、益和田园、锦绣山庄、维坪山庄、凯永养殖、河西绿茵草业等10余个乡村休闲旅游点,圪台山抗日战争高平纪念馆、瓦窑头烈士纪念馆、陈山中共高平抗日县委旧址等3个红色旅游点。总投资4.5亿元的炎帝文化苑、古泫文创园等正在建设之中。
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神农镇立足旅游产业优势,兼聚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一举拿下“全国特色小镇”殊荣,成为全省9家全国特色小镇之一。良户村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2007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同年6月9日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旅游产业是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综合性朝阳产业,是转型跨越的先导产业,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对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旅游业发展慢,并且存在散、小等问题,在晋城市范围,与阳城、陵川等县区相比差距较大。我市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旅游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率不大。我市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特别是炎帝文化、长平之战古军事文化和古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对于旅游资源散、弱、小的状况,整合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集群发展的优势;旅游产业链也没有形成,对高平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不大。二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滞后。景区间环线交通网还没有完全形成。景区停车场、农家乐、水冲式公厕等公共设施不完善,有些旅游点还没有专职管理和解说人员,旅行社缺乏优秀导游,大大降低了游客对我市旅游的满意度。三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大。缺乏专业团队的营销策划,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和营销体系。四是景区运营机制机制不顺。景区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项目开发上,投资开发主体碎片化,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竞争能力差。投融资体制上,目前景区的建设投入主要还是依靠财政和煤矿,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五是没有建立旅游激励机制。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旨在搭建统筹规划平台,吸引多方社会资源,深度参与建设运营,再配套鼓励优惠政策,以奖代补,会大大激发旅游企业的积极性,目前我市还没有出台任何激励机制。
(八)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素分析
1.企业基本情况
国有集体企业。全市共有国有(城镇集体)、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114家,在职职工共计20140人。其中,公司制企业57家(包括科兴集团下属煤矿三级子公司8家),非公司制企业57家。此外,国有参股企业21户。
民营企业。通过近30年的发展,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类民营经济组织达到17126家,其中企业3563家,个体工商户13563家。共有规模工业企业24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家。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大激活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增多的主要力量。
2.企业家基本情况
数量。截止2017年年底,全市企业数量3563家,初步测算,我市企业家数量在3000人。年龄结构。由于受传统产业局限,企业家年龄大都在40至55周岁之间。学历学识。中专至本科学历居多,100万元以上企业中专科以下学历38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82名。
3.我市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存在的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过去曾一度辉煌过,高峰时发展速度和水平排在全省县级前十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7%,但随着煤炭“黄金十年期”结束,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面临新旧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等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偏小。从数量来讲,截止2017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各类组织共有17126家(其中企业3563家,个体工商户13563户),仅占全省的0.5%,占晋城市的15%。从规模来讲,全市2000万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逐年减少,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
营工业企业有23家,2015年减少到21家,2016年又减少到19家,2017年回升到24家,占全市58户规模工业企业的41%,仅占晋城市259家的9.3%。产值超4亿元且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的大型民营企业没有1家,而晋城市有4家。从速度来讲,民营经济主要经济指标由高峰时20%以上的平均增幅,逐步回落到现在的5%左右。特别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2011年以前曾经占到57%,煤炭资源整合后,占比开始下滑,最低降到30%左右,2017年虽然回升到50.2%左右,但仍远低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初级化问题突出。从产业规划来讲,全市缺乏一个长远、科学的产业指导规划,产业转型的方向不太明确,民营经济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从产业分布来讲,结构十分不合理,依赖资源型企业比重达75%,而高新技术企业仅占5%;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8%,距沿海发达地区的50%以上仍有较大差距。从产业水平来讲,民营企业仍未摆脱资源型经济的依赖,主导产业无活力,优势产业不明显,龙头企业不突出,优质产品数量少。没有围绕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没有围绕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链条,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
三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运行机制讲,现有企业多为家族型、合伙型企业,管理滞后,活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全市3563家民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仅有10家,占总数的0.28 %,其中有3家属于上世纪90年代改制的,运行不够规范。从技术创新能力讲,科技型企业发育缓慢。目前全市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晋城市科技型企业14家,国家级技术实验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科技发明和成果转化率较低。民营企业每年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不足2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仅有1亿元左右;名牌产品偏少。全市仅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7个,省名牌产品11个,多数产品是以资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初级产品;科技创新平台滞后,全市没有一家科技成果中介服务机构。政策激励机制乏力,万众创新的氛围尚未形成。从挂牌企业数量讲,目前我市“新三板”挂牌企业仅有2家,占全省挂牌总数的3%(全省67家),这说明民营企业发展的质量水平不高,与太原、运城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四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突出。一是贷款难。银行贷款门槛较高,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使用周期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营企业每年的融资需求约30亿左右,实际发放贷款不足10亿元,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致使全市60多家企业因资金问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二是担保难。近年来“助保贷”、“助企贷”等融资模式创新信贷产品,为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发挥了较好作用,但随着合作银行政策的调整,互联互保方式不复存在,企业担保难问题又重新凸显。同时我市多元化的担保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策性担保公司仅有1家,即使实现了担保,企业也只能按担保额的80%用款,“远水解不了近渴”。三是融资贵。目前我市仅有晋城银行、太行村镇、信用联社等股份制银行针对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放贷,但年利率高达10%左右,即使这样,也仅是少数企业受益,许多企业被迫以15—20%左右的年息向民间进行借贷。
五是创新创业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家队伍相对老化。一是领军人才短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已近暮年,相对老化。七零后、八零后的青年企业家尚未形成气候,高素质的领军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企业家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断代危机。二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短缺。应往届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高学历人才都聚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返乡人才宁愿报考公务员,也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更缺乏自主创业意识。据统计,现就职于我市民营企业本科以上(含本科)的大学生不足200人,仅占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0.4%,连续服务于工业企业的不足60人,其他大部分为初高中毕业生。三是熟练型技术人才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市民营企业中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足200人,仅占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0.2%,那部分所谓熟练的冶炼铸造、机电焊工等专业技术人员也仅仅局限于做好产品流水线上固定的工作,严重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型人才。
(九)科研技术分析
1.队伍机构情况。我市主管科技的行政机构有2个,人数11人。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及配套人员约166名。全市共有省、晋城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晋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我市无专门的科研院所及科研院校。
2.开展活动情况。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明显增长。2017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件。技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我市技术交易总额为2.03亿元,位列晋城市各县(市、区)第一名。培育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今年新推荐海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融高太阳能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扶持资金15万元。落实扶贫政策,光伏发电项目惠及广大农户。开展了2批光伏发电项目申报工作,涉及农户2548户,补贴资金6408.3万元。强化基地功能,绿源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引进试验示范西红柿、西葫芦、黄瓜、青椒、草莓等六大类蔬菜水果新品种30余个,大面积种植推广8个,工厂化育苗460万株,深入园区、农户技术指导服务180余次,辐射带动农户400余户,1300个大棚。
3.科技创新及对经济影响作用分析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影响。海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二期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项目投资合计1.5亿元,项目完成后,预计年新增产值3.5亿元,年新增利税4000万元。
二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影响。2017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3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件,较之2016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提高激发了全市的创新热情,也出现了极具转化价值的发明成果,如泫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种用于建筑排水管道的伸缩补偿器,该项目实施后将提升铸铁排水管排水系统使用寿命,进一步扩大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铸铁排水管的优势,有力扩展了排水管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
三是技术研发应用影响。泫氏集团2010年至2017年共研发获得发明专利、使用新型专利共计55项。吉利尔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分别在北京、杭州、上海成立研发中心,打造产品研发和设计团队,为实现品牌差异化创造了条件。现定位产品为新娘潞绸被及丝麻面料,其以国家专利、国内首创的产品开发优势,以“丝麻面料专业供应商”为业务定位,现已成为“丝麻面料行业标准制定牵头企业”。
(十)政府政策
1.国家政策
(1)招商引资项目核准更精简。
(2)首次允许地方政府出台自己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入政策“大比拼”时代。
(3)国办发7号文:为开发区招商引资规划方向。
(4)资本招商,地方政府招商良方。
(5)招商引资“权力清单”配套政策:给企业更多自主权。
(6)资本招商流程进一步简化。
(7)高新区招商引资优秀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8)招商引资新模式:允许产业园区共建。
(9)“负面清单”再修改: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步。
(10)重要“权力清单”:招商引资限制更少。
(11)大力支持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全面促进资本招商。
(12)重磅外资政策:国发39号文。
(13)要严格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2.山西省政策
《山西省鼓励投资政策(2017年版)》打造 “六最”投资营商环境。
3.晋城市政策
《晋城市招商引资十条优惠政策》和《晋城市招才引智十条激励政策》,有关实施细则还在制定中。
二、几点思考认识及建议
综合分析我市支撑经济发展的十个方面的要素,我市属于我国内部山部地区的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县域城市,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劳动力资源有相对优势,土地面积较小,处于大太原经济圈、中原经济圈的辐射圈外围,运输成本、产品成本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低。2017年,我市经济发展由“疲”转“兴”,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合理增长区间,经济总量在全省处于前列,但经济增速在中游偏下水平,结构单一、成本过高、效益不好等多年积累的问题仍然存在。通过分析要素,我们既要认识到要素中的有利因素,又要正视不利因素,补起短板,综合发展。
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我市生产要素分析,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几点思考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经济发展由2位数的超高速增长回落至1位数的中高速增长是不可逆转的状态。以煤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经过近2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到了一个发展 “瓶颈期”,我市人均GDP已连续7年超过6000美元,在2013-2014年三年突破7000美元,按照国际上对人均GDP的定义,我市已达到中等富裕水平。国家对能源资源的调控和环保力度的加大,我市的煤炭、化工、冶铸等企业将会控制在一个较低的发展状态,不可能重复上演昨天的故事,再现“黄金十年”辉煌,尽管短期内,经济会有反弹,但不是经济发展的常态。总之,我市的资源要素等水平决定我市经济短期内不可能获得释放性高增长,所以说,我市GDP在近几年保持1位数增长将是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二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力供给转化的新变化。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经济增长将更加依靠资金、技术和知识的积累,依靠简单的要素组合来扩张经济的潜力已经不大了。我市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模式就能充分说明,煤矿、工厂和项目就不缺劳动力,甚至在煤矿发展高峰期,大量劳动力涌入我市,还成为人口流入地,现在不行了,人口红利已基本耗尽。从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看,人口红利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依靠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初级工业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初级劳动力供给过大、中高级劳动及供给不足将是一种新变化。
三要充分认识到结构调整变化的新趋势。我市是典型的以煤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当前这种发展已经进入相对饱和期,替代产业规模太小,发展需要较长时期。从晋城市、山西省、全国看,我市当前主导产业煤、化、冶,这些行业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都属于限产、限量的行业,其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极为有限,而其它产业由于占比太小,对整个工业的贡献不大,要形成替代能力尚需很长的时间,这是结构变化出现的新趋势。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常态、新变化和新趋势是过去几十年发展积累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从现在到未来几年内是我市经济艰难的适应期,如果在转型的道路起步晚、走的慢,我市将不可避免地拉大与晋城市、省、中原经济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立足自身优势,利用现有区域经济政策,调整我市产业结构,不断补齐我市发展短板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南下发展,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圈。联动发展,与周边经济区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我市目前的经济结构和转型发展来说,国家、山西省和晋城市的区域经济政策对我市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从当前看,我市面临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有:中部崛起、南下发展、产业集群园区。从区位看,我市位于大太原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圈的外围,北上不如南下,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圈,找出我市在中原经济圈发展中的优势,定位市场,发展经济。积极联动发展,同周边经济区进行优势产业互补,推进各类资源要素共享、产业互补承接和人才交流互动。
(二)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1.做强、做深、做长煤炭产业。通过资源优势比较,我市最大的自然优势就是煤炭,如何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实现我市经济的转型是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以科兴为龙头煤炭深加工、电化一体的综合利用园区,实现我市境内煤炭配送及时,达到资源共享,减少浪费,电化企业实施批量、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让利煤炭企业,从而减少企业、行业的负重,实现健康发展;二是推动煤炭深加工与本地优势产业实行互补发展。前和煤业发展“晋宝绿珍”豆制品加工和销售产业链,实现了煤炭企业和农业产业互补发展,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在我市,还有许多优势产业,如高达电缆、生猪养殖、制药等,如何更好的利用煤炭闲置资金发展我市优势产业,实现“煤炭+”的互补发展也是新的发展方向。
2.发展特色功能农业。我市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大规模发展粮食种植业不现实,只有在土地资源基础发展特色功能农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生猪、丝绸、黄梨、蔬菜和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模式符合我市实际,但是一定要加强政府扶持、宣传力度和销售渠道,使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强化品牌创建,实现农业标准化+。 强化“高平大黄梨”、“神农氏小杂粮”的品牌整合和创建,对我市现有生猪、丝绸、黄梨等农业产业规范生产流程,推行标准化+生产。
3.加快发展服务业。
一是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市长平之战、炎帝故里、黄梨之乡等品牌都是我市周边县区、省份所不具备的旅游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发展现有优势是我市旅游发展的趋势,搞千篇一律的模式不长远。我市旅游景点虽有小、散等不足,但我市国土面积较小,境内道路四通八达,适合搞全域旅游。我市旅游点如长平之战、炎帝故里、无梁殿、开化寺等都属于历史性的景点,专业性、学说性强,对大众游客来说观赏性、趣味性较差,要让两者有机融合,或者说专注突出历史性和学说性,以专业性人群旅游带动大众化旅游。旅游产业是关联性配套性很强的一个产业,在景点打造下功夫的同时,购物、小吃、住宿等相关配套行业必须同时进行,尤其要注重景区管理和服务。
二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壮大物流企业,将煤炭及煤化工的专业物流企业壮大并延伸其产业链,整合地区零散运输车联;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村布局,建设农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打造“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商贸物流产业链,培养规模型物流企业及物流园区。完善张庄物流园、南陈铺物流园和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现代化因素融入园区,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支持,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三是鼓励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现代金融业。金融改革创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支撑作用,应当努力构建体系健全、监管科学的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以股份制为方向,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鼓励有条件企业通过上市挂牌融资,改变以前传统的融资方式。积极探索普惠金融、产业投资基金、PPP模式等新兴金融模式,提升金融业发展活力。
(三)不断加大融资的力度
吸引外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自身优势的吸引,我市要积极吸引外资,一要明确我市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突出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最大限度发挥空间资源、土地资源作用,推动要素合理配置,降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发展成本。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扶优做强,打开产业链条,增强自身在政策、人才、土地、审批等方面的配套能力。二要激发我市民间投资热情。一方面,要敞开大门,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推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优化创业环境,千方百计推动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本要素,释放市场资本潜力,最大限度地把民资、民智、民力变成助推经济发展的资本和优势。发挥我市本地企业家聪明才智,以商招商;三要优化政策环境,营造开放、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增强地方发展的吸引力。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机关人员的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客商提供零距离、零障碍服务,最大限度减少项目运营成本。
(四)人才强市,经营人才
我市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成本低,但我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培训年限少、素质不高,中高级人才缺乏,特别是缺少企业家人才。在我市人口红利不断缩小,急需大量专业技术、高学历人才的今天,政府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量储备人才。参照沿海和先进地区奖励政策,来一个、奖一个,来一对、送房子,只有在生活、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突出我市的奖励政策,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市每年培养专科以上人数在2000人,但每年选择返乡发展的人数约500人,最终留下来的人才数还要比这个低,就业门槛高,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整合我市中专、技校、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或设重点专业,或聘名师,力争使之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应用技术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引导劳动者转变重全民、轻集体、鄙视个体的观念,转变一次择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引导劳动者积极响应总书记“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的号召,要勇于走出去,不怕苦不怕累,用劳动和汗水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