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出行难挂号难 老年人如何“乘风破浪”

来源: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20 【字体:

  前几天,微信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一段视频:辽宁省抚顺市一名老人去乘坐公交,但是却被公交车司机告知需要先扫行程码才能乘车。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老人的年纪已经大了,一头花白的头发,背也已经弯了。这样年纪的老人连智能机都没有,怎么会懂得手机扫码呢?于是老人无助地站在上车口,不知所措的地搓着手,无助的像个孩子,嘴里还说着:“我可以给你登记呀”……这一幕看着让人特别心疼。

  同学们的意见基本分两派:一派认为,智能时代应该多为老年人群出行考虑,这样做缺乏人道主义精神;另一派则觉得,规定就是规定,如果老年人去过高风险地区怎么办,司机得对全车人负责。

  眼下,当年轻人越来越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出行时,不少老年人却在感叹出行难,“没事尽量少出门”。智能时代,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从容?如何让我们的出行可以更有温度?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补上老年人日常出行短板

  “不会用‘健康码’,不敢出去呀!”

  “‘扫码’乘车太难了!我老是忘记怎么操作。”

  爷爷今年74岁了,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他很爱学习,每晚的新闻联播是他雷打不动的必看节目。然而对于智能手机,他却怎么也记不住操作步骤,很是懊恼。

  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尤其是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年人面临着扫码难购物难、办事难的困扰,甚至被公共场所拒之门外。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实施方案》提出,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验。

  此外,相比“纸质版”,电子票据、凭证更便捷,因此不少场所采取了“无现金”、“无纸质”的方式,甚至拒收现金的事情屡屡被报道,这也给不少老人带来了烦恼。

  为了让我们的出行可以更有温度,《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要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新时代,不能让老年人“被互联网抛弃”,不能让老年人“落伍掉队”,应该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时尚、美好的数字生活。不得不说,这个《实施方案》的出台,充分体现了社会温暖。

  保留人工服务窗口

  医院、银行、车站,这些老人常去的场所,正在陆续关闭人工服务窗口,改为线上办理业务。“想去医院,需要选日期、填电话号码,填身份证号,最后还要生成二维码。”家住高平市的王大爷说,他今年69岁了,要是没有子女帮忙预约,他去医院看病都成了难事。

  近年来,各大医院普遍引入了线上挂号,因灵活便捷受到欢迎。但不少老人不熟悉线上操作,陷入了挂号难、甚至挂不上号的境地。针对这一情况,《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目前,有些医院已经着手改善医院挂号服务。作为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试点,高平市人民医院集团已经设立了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为老年人保留人工服务窗口。

  不只医院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实施方案》还提出,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并向基层延伸,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实体办事大厅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应合理布局,配备引导人员,设置现场接待窗口,优先接待老年人,推广“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

  在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经设置了敬老服务岗,如果老人不清楚办事流程,志愿者不仅会陪同办理,还会为不会填写资料的老人准备办事资料,尽量让老年人“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

  很多年轻人说希望父母跟上时代,但当前互联网工具对于老年人而言,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要想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互联网知识,必须得有配套的互联网工具才行。

  《实施方案》提出,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

  如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吸引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了老年人消费市场。华为、小米等品牌的部分型号手机,为老年人设计了简易模式或极简模式。在这些模式下,手机首页会被微信、短信、电话、天气等最常用的功能图标铺满,这样一来,老年人不容易按错按键。针对老年人视力减退的状况,“老人机”还配备了读出电话号码、念出短信等功能。

  除了智能手机,还有更多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正在进入市场。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困难,组织行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将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每项政策的出台、每个机构的设置,无一不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人民的期待。想要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就要有一个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的阶段。《实施方案》提出的初衷,是努力让每一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对智能技术而言,兼顾老年人需求也是一种进步而非倒退。我们相信,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好地与服务相结合,提高适应性,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张玲玲)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