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界视点

巧手捏出众生相​——记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泫泥塑”传承人史月明

来源:晋城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9-24 【字体:

  泥塑是一门传统的民间工艺。泥塑工匠们化腐朽为神奇,将普通的泥坯做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展现着市井百态。史月明就是这样一位民间泥塑大师,他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泫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目前担任着高平市叶铭雕塑艺术工作室的艺术总监。

史月明从小对书法绘画情有独钟。上小学时和绘画结了缘,初中不仅负责学校的黑板报,还参加了县美术培训班,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专研板报宣传,大学时期画的作品,轰动了整个校园。他的漫画也经常发表在各大报刊。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的时候,一个偶然改变了史月明的人生轨迹。

“1987年的清明节,给爷爷扫墓的时候,我的堂叔史随孩和我说,他年事渐高,我的爷爷一生钻研泥塑这门手艺,要我继承起来,我答应了。”史月明说。从此以后,史月明跟着堂叔参观大小展馆,开阔眼界、挖掘资料、寻访老艺人。他上了研修班,边学习边实践,活学活用。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史月明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在失败中成长,教训中前进。

史月明常说,生在太行山,长在黄土坡,汗洒丹河水,力耕泥塑田。做泥塑并不难,但做好做精,做到一定高度却很难,要做出个名堂更难。他向难处出发,向高度挑战,潜心研究了天津泥人、惠山泥人、高密泥人等风格及特点,在漫长的探索中寻求自己的表达方式,最终确立了立足本土文化、发挥传统技法、丰富情感表达、捕捉灵感融入的思路,确立了反映生产生活、劳动场景、历史记忆、民俗风情的定位,走出了一条“耐看、好玩、有寓”的特色创作之路。

2012年,史月明参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同是挑水》荣获银奖;随后又参加中原六省工艺美术精品联展,作品《葡萄架下戏嫦娥》荣获金奖,从此刷新了古泫泥塑的历史。史月明说,展会是加油站,让他信心更足,用“走出羊头山,跨入省城展,冲出雁门关,飞向北京转”的顺口溜表达了美好前景。与此同时,他的事迹被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等刊登,被山西电视台、经济频道、新疆五家渠等采访报道;作品被多家刊物刊发。

踏上梦想路,精品时常悟,虽知上山难,奋力攀登中。史月明是个肯吃苦,善思考,勤奋进的人。他的作品也由早期的传统题材逐渐发展为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例如《手机的力量》《加个吧》《车轮滚滚永向前》等等。黄泥化俑,匠心独运。用传统技法表达现代的东西,进一步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也让他屡屡登上领奖台。史月明本人也被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首届雕塑艺术大师、山西省“思想宣传文化基层优秀人才”、高平市乡土艺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随着创作的深入,史月明的作品及产品远销海外,有的还被人收藏。他还编写了《泥人空芯制作技法》顺口溜读本。相关论文发表在《天工》《名家名画》等省级期刊。他本人也入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等。

传承泥塑技艺是史月明自始至终的一个梦。他投资10万元创办“泥文化学习作坊”,已带徒弟13人,培训学员达5000多人次,体验30多场。录制2个教学微视频,荣获晋城市二等奖,并被中国轻工业信息部授予荣誉证书。

“我的年龄已经这么大了,想把这门手艺奉献给社会,提供给想学的人。”史月明说。他为想学习这门手艺的人提供免费的场所和材料,随到随教,传授给更多的人,努力将这门传统的技艺弘扬光大。

与社会交流是一种极好的传播方式,史月明不顾年事已高,路途遥远,多次携带作品外出参展,先后参加了第四届“黎氏阁”文化节展演展示活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演走进新疆”传授技艺活动、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韩美林教授“大篷车”走进山西宇达雕塑集团交流活动、晋城旅游(郑州)博览会非遗展以及第六届中国非遗“匠人匠心”博览会云竞赛等。

传承之光常在,匠心之火不熄。为了将泥塑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史月明通过非遗进校园、社会实践基地等途径,主持开设泥塑教学课程,吸引青少年对泥塑非遗文化的兴趣爱好。同时,他还利用线上小视频进行教学,和更多人分享泥塑技艺,持续传承泥塑薪火,赓续非遗文化血脉。(缑秀丽)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