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大美高平

新发现!山西一座古建“清”变“宋”?这个县级市的宋金古建筑,超过长江以南总和…

来源:文博山西 发布时间:2021-12-07 【字体:

  近日,位于晋东南的晋城高平市,又发现一颗“清”变“宋”的古建遗珠——经专家鉴定,高平市神农镇中村的圆融寺,是一处宋金时期木构古建筑。

高平市圆融寺

  在此之前,该建筑一直被登记为清代建筑,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甚至都不是普查点。前段时间,泽州中学教师和民间古建爱好者上报,称考证圆融寺尚存金代木构建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派出专家团队,赶赴现场予以学术鉴定。

  圆融寺,现存一进院落,其格局构成为:门殿,后殿(三间,已塌),后殿两侧东、西朵殿(各三间,东朵殿清乾隆时扩建为春秋楼,东、西朵殿均部分坍塌),东、西配殿(各五间,西配殿已不存)。

  该寺现存最古老且最完整的建筑为门殿,其主要形制为:面阔小三间,进深六椽,厅堂造,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七等材,屋顶原为歇山顶,后改悬山顶。外檐斗栱上的琴面昂、横栱抹斜等形制,符合晋东南金代中后期的时代特点。

圆融寺建筑构件

  经全面考察后,研究团队发现,圆融寺并非单纯的金代建筑,其内部梁架仍存在北宋建筑构件。综合现场建筑形制与文献史料判断,中村圆融寺门殿应始建于北宋中后期,金代中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檐下斗栱被全部更换,但仍保留了部分宋代构架,其后明清重修时,屋顶瓦作被全面更换,屋顶形式亦由歇山改为悬山,并包砌四面砖墙。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生产大队将其用作粮库,圆融寺门殿得以保存至今。

高平市圆融寺

  文物大市高平有什么?

  高平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和积淀了厚重的文物资源,为山西省文物大市之一。

  目前,高平市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574处。其中,国保22处。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高平市的省保单位增加了16处,此前仅有6处省保单位。除此之外,还有晋城市保单位111处,高平市保33处。

  在高平这片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处文物,密度之大,在全国也非常罕见。

  高平还是中国古建筑博物馆,1574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就有1300余处。仅宋金时期的古建筑,就超过长江以南的总和。

  在高平市的国保单位中,还有四个全国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民间住宅建筑;开化寺壁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二郎庙金代戏台,是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戏台;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拥有中国唯一的断梁结构。

  元代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市区东北18公里的中庄村。建筑前檐以四根石柱支撑,青石门墩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样,其余均为木制结构。

  民居建于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尚属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化寺壁画

开化寺

  开化寺,位于高平陈区镇舍利山,是一座宋代寺庙,其建筑规制和建造艺术,代表着宋代建筑的最高水准。寺内大雄宝殿,集建筑、壁画、彩绘于一室,堪称三绝。殿内的壁画,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大型北宋寺观壁画,被惊叹为“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

  开化寺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面满绘壁画,共88.2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宋代壁画中面积最大,独具特色的珍品。壁画的东壁为佛传故事,用连环画形式绘成,残损严重,部分经后人补绘过。西壁大体分为三组,构图形式也大体相同。中间一组为说法图,南面及北面一组是佛经故事。众多人物神情各异,动态盎然,其艺术手法之高、画技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开化寺壁画

  二郎庙金代戏台

二郎庙金代戏台

  二郎庙戏台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内,是一座祭祀二郎神杨戬的庙宇。该戏台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

  二郎庙内建正殿五间,前有三间献厅,对面即为戏台。由于年久失修,戏台屋顶坍塌荒芜,常年不为人所知,直到2002年才被人发现。在戏台下方石板上留有铭文:“时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岁次癸卯仲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右上方还刻有“博士如皋”的字样。于是,它成了迄今所知国内现存唯一的元以前的戏台实物。

  该戏台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的戏剧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

二郎庙金代戏台

  宋代崇明寺中佛殿

崇明寺

  崇明寺位于高平市区东南15公里河西镇郭家庄圣佛山麓,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明寺现存山门、钟鼓楼、中佛殿、后殿及两庑,为两进院落。据寺内现存宋淳化二年(991)碑文记载,创建于宋《营造法式》颁行之前的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后经历代相继修葺,除中佛殿为宋代早期遗物外,其余建筑均显清代风格。

  中佛殿,创建于宋开宝四年(971),为宋代原物,是崇明寺的主要建筑和重点文物。殿内的一对“断梁”结构,结构独特,由两根同等直径、同等长度的短梁对接而成,断梁正中缝下,用顺栿串承托,两端架于前后檐柱斗拱后尾上,巧妙地将屋盖荷载均匀地传递至檐柱上,是古代民间匠师因材设计、小材大用的创举,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少见的结构形式,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

中佛殿“断梁”结构

  除了这四个全国之最,高平市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文物遗存。

  比如,国内明代中期之前的民居均屈指可数,但山西不仅有纪年最早的民居实物,还有7座大概率是元代民居的古建筑。其中高平市就有4座。除了中庄村的元代姬氏民居外,还有高平西窑头村姬氏民居、高平南杨村贾氏民居,以及高平北诗镇元代民居大门。

  西窑头村姬氏民居

高平市西窑头村姬氏民居

  西窑头村元代姬氏民居发现于2012年,与中庄村第五批国保姬氏民居结构几乎完全一致,檐柱均为抹楞方石柱,心间门板均内退至金柱,门板也为实榻板门,梁架均为长短栿交叠,但斗栱等级更低,为耙头绞项,梁头作爵头造型,这两座元代民居相距不远,但西窑头姬氏民居目前仅为高平市不可移动文物。

高平市西窑头村姬氏民居

  南杨村贾氏民居

南杨村贾氏元代民居

  南杨村贾氏元代民居发现于2013年,是元末名吏、水利学家贾鲁、贾氏之祖宅。梁架结构与中庄村姬氏民居、西窑头姬氏民居接近。

  北诗镇元代民居大门

  北诗元代民居大门,现已异地搬迁,成为一座落单的“门楼”,为高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前檐可能在明初进行重修,后檐还为元代建筑做法,斗栱用材较前檐更大,更为古朴,耍头为两种形式交替,精致而华丽。

北诗元代民居大门

  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两个最早的宋代建筑,均在高平,除了崇明寺外,另一个就是高平南赵庄的二仙庙。

  南赵庄二仙庙

  南赵庄二仙庙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区东2公里、南赵庄村东北侧高岗之上。现存一进院落,坐北朝南,东西阔27.8米、南北深36.9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山门(兼作戏台)、大殿,山门两侧为耳楼,大殿两侧为相连的配殿,南接耳楼围合成整个院落。庙内现存的最早碑刻——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重修真泽庙记》碑记载该庙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

  二仙庙是山西晋城地区最早的木构遗存,也是现在所知最早的北宋木构建筑。

  高平不仅有多处珍稀的古建筑,还有独冠天下的寺观彩塑。

  铁佛寺彩塑

  铁佛寺,位于高平市区东南五公里的米西村,铁佛已毁,但名称仍然沿用了下来。

  铁佛寺内的彩塑是中国古代寺观彩塑作品的绝无仅有者,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古代雕塑艺术珍品。铁佛寺的殿内最令人赞叹的,是二十四诸天,这些神像形态各异、有着夸张的面部表情,而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还是那些以铁丝、铁线为材料塑造出的须发、飘带、冠饰,正体现出晋东南独有的地方色彩。

铁佛寺彩塑

  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神农炎帝在这里得嘉禾、播五谷、制耒耜、教稼穑、尝百草、疗民疾、织麻布,开创了原始农耕文明,留下了全国范围内最丰富的神农炎帝文化资源。

  高平还是长平之战发生地,留下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闻名中外的成语典故。高平还是上党梆子戏曲之乡,村村有戏台,人人会梆子,晋城上党梆子戏曲五个梅花奖得主悉数根扎于此。(文博山西)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