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在线】文物古建冬季防火小常识
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它们走过了时代的变迁
它们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也接受着文明的考验
它们既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
它们能够承受千年的沧桑岁月
却经不住一场火灾肆虐
文物古建筑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和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和积淀了厚重的文物资源,至今仍保存着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目前,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574处。其中,国保22处,省保22处,除此之外,还有晋城市保单位109处,高平市保33处。这些古建筑多为土木、砖木、纯木等结构进行建造,建筑密度大防火间距小,眼下正值隆冬季节,天干物燥,生产生活用火、用电量剧增,这些都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造成了隐患。
文物古建筑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是永远。发生火情带来的不仅仅有物质的损失,更是人类文明的噩耗。让我们正确认识文物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火灾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那么文物、古建筑究竟存在怎样的消防隐患呢?
古建筑木质结构较多,耐火等级普遍低
文物古建筑多采用松柏等木材建造,又历经几百上千年的风吹日晒,造成建筑木质疏松火灾荷载非常大,一旦起火,势必会快速蔓延,造成重大损失。
人为隐患问题多,消防安全管理难
文物古建筑内部存在大量的织物等可燃物,极易被火灾损害,并且宗教、寺庙类古建筑中用火点多面广,防火难度高。
建筑环境复杂,消防灭火救援难
文物古建筑大多存在于山林之间,环境特殊、位置偏僻、水源缺乏、缺乏必备的灭火条件等环境和结构的差异性,加大了扑救难度。
文物修缮用电,要倍加小心
在文物修缮时,防止用电或者有明火或吸烟,引起一些火灾,很多易燃物是控制不了的,比如木头刨花或者门板等等,这些建筑材料极易燃烧,有一点火的话就很容易着起来。
现在正是隆冬时节,引发火灾的原因,无非来自两方面,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该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燃”呢?
文物建筑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文物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广大市民进入文物古建参观游览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事项,例如,不得在文物古建筑内吸烟;严禁带香火进入大殿;高香是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大敌,请大家不要购买使用。
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的防火保护,是古建筑保护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刻不容缓。在我们高平这片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处文物,密度之大,在全国也非常罕见。我市还是中国古建筑博物馆,1574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就有1300余处。仅宋金时期的古建筑,就超过长江以南的总和。我们再次呼吁时值冬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小心电器,切实保证文物的安全。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