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在线】开化寺壁画“善友太子观织图”
开化寺壁画闻名遐迩,行云流水的创作风格,瑰丽壮观的壁画艺术,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
开化寺壁画的创作者是谁?
开化寺里发现的两处画工题记,“丙子六月十五日粉此西壁画匠郭发记”;“丙子十月十五日下手捁 (稿)口立至十—月初六日描讫待来春上采画匠郭发记并照壁”。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丙子是宋哲宗三年(1096年),这年夏天,画匠郭发开始在西壁创作壁画,到了冬天,郭发完成了西壁的线描画稿,准备第二年开始着色。
画工郭发心中的“满目星辰不及你”
文化学者张宇飞老师说画工郭发的技艺是非常高明的,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当人站到画面一米五远这个距离的时候,这是离画面最近的一个观赏点,那么高度大概在哪里?大概在一米五到一米八这个位置,也就是眼睛这个高度,这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那么这些重要的区域,他一定有一些经典的情节呈现出来,比如说善友太子出游的耕、织 、屠、渔这四组画面,那么哪一个画在眼睛这个位置呢?就是织布的这个画面。
为什么织布会在眼睛这个位置?
张宇飞老师讲道,哪个地方是最能打动我们呢?家,家其实最能打动我们的,家的这个画面和家里面的那个故事最能打动我们。画工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不是战场上的铁血长城,而是家里面有一个老母亲,家里面有个忍辱负重的妻子,家里面还有那个可爱的孩子,所以画家就有意的,把织布这个画面画在眼睛这个最佳的观测点上。
这组画生动的地方在哪呢?
家里面的这五位妇女,寥寥几笔画家能让你明白,每一个妇女的身份。谁是家里面的奶奶,谁是大媳妇、二媳妇、大孙女、二孙女,而且能看出她们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站在门口的是老太太,老太太作为家里最年长的长者要来迎接太子,她经过一生的劳苦以后,身材有一点佝偻,脸上的肉明显松弛,画家几笔就画出来消瘦的感觉,从面部的表情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历经了一生风雨和沧桑的老太太。老太太的身后是一个个子比较矮的小姑娘,她非常胆怯地躲在老太太的背后,拉着老太太的衣角,一看就是家里面的小孙女,来大人物了,她也想出去看一看,但是又有小姑娘害羞的表情,画家只画了人物一点,但是就知道这是家里面的小孙女。
那么大孙女儿呢,她瞪着大大的眼睛,嘴巴张成O型,伸着脖子很惊讶的状态,让我们想到现在追星的小姑娘,突然看到明星时候的状态,眼睛瞪得很大。跟着老太太一起出来的是二媳妇,她比老太太画的稍微矮了一点,但是她更加圆润,她不像小姑娘那么害羞,也不像大姑娘那样把表情露出来。这是可以出门的人,还有不可以出门的,张宇飞老师说这应该是画匠本人的妻子,为什么说她是妻子呢?因为她光着背在织布,她的后背和两个胳膊是露在外面,一般的妇女,你不会看到光着膀子干活的,只有家里的人可能看到。
为什么重要的客人来了,她还在屋里光着膀子织布干活呢?
工作太紧张,必须争分夺秒,否则无法完成。通过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墙上钉了一块木板,木板上放了一个碗,碗上有一个小小的小线头,那应该是一个油灯,就表示她晚上也是工作的,暗示了她的工作非常辛苦,白天有客人来了,她也出不了门,晚上还需要继续工作。那么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纺线车的旁边放了一个碗,碗里面是有水的。
纺线车的旁边为什么要放一个水碗?
棉线一旦受力不均匀的话,很容易崩断,纺线的妇女会拿手指在水碗里轻轻蘸水捋一下线,这样会增加线的硬力和张力,棉线就不会断。只有对生活有很深入观察的人,他才会留意到这些细节,也只有自己家的亲人,才会把光着膀子干活的场面,在人们面前呈现出来。画家寥寥几个人物,他画在我们眼睛刚好能看到的地方,因为那是他给亲人留的一个位子。所以说面对这样一个画面的时候,真的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这些人物为什么跨越千年也能打动人心?
她们来自于生活,这是曾经温暖过和打动过画家内心的一个生活细节,画家默默地记在心里,然后通过墙面表现出来。虽然这样的场景可能随着历史的烟尘过去了,但是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或者是他们在生活里的那种情感的东西是相同的。
壁画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永乐宫壁画也非常棒,但它表现的是一种宫廷的、官方的、大气的、典雅的东西,那是一种贵族的美、一种官方的美。而开化寺壁画我们称为“画在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它体现的是生活的美,体现的是能打动我们生命里那些很温暖的、细节的美。
阳光心态 面对世界
张宇飞老师讲道,画家他一定经历过很多苦难,但是他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阳光下活着,他仍然要报父母恩,报国家恩,报众生恩。所以壁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社会怎么对你,别人怎么对你,那是社会和别人的事,但是我们怎么对待社会和他人是我们的事,我们始终以一个阳光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