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风景名胜

《文博在线》明塑之冠——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造像

来源:高平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2-27 【字体:

高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古代能工巧匠描绘的一幅幅精彩绝伦的丹青画壁,构筑的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土木华章,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简介】

铁佛寺位于市区东南五公里的米西村,与定林寺相距不远。铁佛寺之所以叫铁佛寺,有的说是因为我们高平盛产铁,该寺因寺前铸有铁佛得名,也有说是在铁佛寺每一尊造像的身上,都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最终每一尊造像呈现出“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核心塑造手法而得名。

  在明代,所有以“威”为表现核心的护法神像中,真正将这种“威”猛之气推向巅峰、推向极致、甚至要推向反面的是我市西村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彩塑造像。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造像创建于哪个年代?

文化学者张宇飞老师说,铁佛寺二十四诸天造像的创作年代有一些分歧,有学者认为创作于金代,有的认为创作于元代,但是后来因在铁佛寺柱头上面,发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题记,所以现在大部分的主流观点认为它是明代的。

“应运而生”的铁佛寺造像

晚明嘉靖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期,或者说世俗文化、市井文化的一个高峰期,比如著名的《四大小说》《今古奇观》《三言二拍》。市井文化开始达到一个高潮,那么市井文化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戏曲文化,你会发现二十四诸天造像的造型,极具戏曲的意味。还有一点就是,上党地方戏曲文化非常繁荣,戏曲种类特别多,高平又属于上党梆子最重要的一个区域,也就是说文化发展的非常成熟。

文化的前提是什么呢?经济基础决定的。到晚明时期是晋商,或者具体一点是泽潞商帮的盐商、铁商和绸商、酒商,他们达到巅峰的一个时期。那么这个时候钱足够有了,就开始做文化,所以钱一定是忙出来的,文化一定是闲的时候做出来的。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又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铁佛寺造像就应运而生了。

“另类”思潮成就“另类”民间艺术家

晚明孕育了很多特别另类的思潮,比如说徐文长、唐伯虎,思想家李贽,晚期大画家比如朱耷,这个时期有一批很有意思的人物。那么民间是怎么样子呢,如果没有铁佛寺这一组造像的出现,你就不知道民间的艺术家,原来和那些璀璨于整个文化星空的大艺术家一样,也爆发出了极大的创造力,非常了不起。

怪异而另类的“神来之作”

中国历史上造像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所有的人都正步走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逆向而行,当所有的人都表现正面形象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来表现了反面形象,所以如果没有铁佛寺,中国的文化是不完整的。

咱们中国文化是特别讲究含蓄的,所有的艺术都做到八分,九分是最好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忌满的,但是铁佛寺是不但做满了,做到十分,而且在十分的基础上向前跨了一步,做到了十二分。就是夸张“神”到了“妖”的状态,夸张“人”到了“兽”的状态,你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去表达。

“威”猛如“怪”的散脂大将

张宇飞老师讲到,在二十四诸天里面,有一个叫散脂大将,他的脸是青铜色的,头发根根倒竖,所谓怒发冲冠。感觉底下有一股风吹上来,所有的头发一下子都给炸起来,就好像一颗炸弹一样,在脑海里把他的头发一下子就炸开,头发是红色的,像火焰一样。他的脸,做成一个青铜的状态,黄中带着绿锈。

那么这种青铜的美,在哪一个时代曾经极大的震撼过中国人?就是商周时期,尤其是商。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里说到,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他称为狞厉之美。但是商以后这种狞厉之美看不到了,结果在铁佛寺这个地方就突然很意外的看到了这种狞厉之美。跨越千年以后,带着那种青铜的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

散脂大将的手、脚趾是一种什么状态?

因为手用力,老百姓的话叫抽风,标准话叫痉挛的状态,然后脚落在地上,抓铁有痕。为了体现他这种抓铁有痕的状态,脚趾做成一个鹰的状态,指甲尖而锐,脚趾前面的指甲就像铁钩一样,紧紧的抠在土里面,就感觉即使在一块石头上都能抓碎的感觉。 他的腿模仿老虎和狮子的腿,让人一下联想到文殊坐骑青狮的四条大腿。

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让你看到他的脚掌,能联想到鹰,让你看到他的大腿,能联想到虎豹,让你看到他的脸的时候,能联想到妖魔,所以这种形象是打破中国人固有思维的。

  

所以,铁佛寺诸天像不是中庸之道,不是中和之美,而是将“威”严之气推向极致时的狞厉之美。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