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定林寺
在米山镇北约两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半山腰,一座古寺依山而建,殿阁楼亭高低错落,与周遭旖旎风光交相辉映——这就是千年古刹定林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山间古寺,探寻这跨越千年的古建筑群,领略千年文化的魅力。
定林寺位于米山镇大粮山南部,整座寺院坐北面南,依山势而建,殿阁楼亭,高低错落,规模宏大。2001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高平22处“国保单位”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古建寺院。
定林寺原名“永德寺”,后因寺内有定林泉,改名为“定林寺”。寺院为四进院落,寺东有上下两个偏院,亭台楼阁,雄伟壮观,与山水风光相辉映。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唐代时已有。在其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宋至清各代屡有增修,现存有山门、雷音殿、七佛殿、东西配殿、善法罗汉二堂、止涓、问津二泉洞、禅堂偏院等,其中雷音殿最为古老,为元代所建,东西配殿亦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明清遗物,是一处集金元明清多元风格于一体的跨越千年的古建筑群。在区区8000余平方米之间移步,跨越元明清历代的建筑排布其中,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定林寺山门面阔三间、雄踞寺前,是一座重檐九脊的复合式两层高阁建筑,底层为砖砌,二层为木构。阁内底层为寺庙正门,二层塑四大天王塑像,所以山门又名“天王殿”。天王殿门前有抱厦,形成了“明三层暗两层”的结构,三层高低错落的滴水檐,檐角高挑,造型独特。天王殿与东西两边三层高的钟楼和鼓楼一字并肩,上下形成了五层屋檐,显得气势磅礴,堪称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精品。向上仰望,屋顶仿佛一只大鹏鸟振翅欲飞。
由东掖门进入寺院,院内正中砌有正方形台基,台基之上便是定林寺的雷音殿,雷音殿平面呈正方形,斗拱飞檐,端庄秀丽,是定林寺现存古建筑的精华。雷音殿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它不寻常的建筑风格。元代木构建筑风格多以粗犷大气为主。然而雷音殿单檐九脊顶,面阔、进深各三间,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整体却显得小巧玲珑。
位于雷音殿之后的定林泉,分别从“问津”“止涓”两石洞流出后,又合二为一归入一池。如今只剩西边的泉水涓涓有声,清澈甘美,终年不涸。
定林寺还有四个活着的“宝贝”,分别是腾龙金松、千年牡丹、木瓜树和小叶梧桐树。定林寺山门西侧有一棵笔直的千年古松,繁茂的枝叶形如一把硕大伞盖守护着定林寺。据碑文记载,古松植于金代,虽已近千年,仍枝繁叶茂,苍劲有力。它的主枝像一条冲天腾龙,气势壮观,所以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腾龙金松”;从“最上乘”中间踏陡峭石阶而上,进入后院,院中种植小叶梧桐树一株,形状如伞,四季常青,是清代乾隆元年一位南方高僧来定林寺讲经时从江南地区带来的,这棵树能够在北方落户生长,实属罕见;寺院东侧禅堂偏院内有两株香瓜树,是清代乾隆元年种植的,挺拔翠茂,瓜熟之时芳香扑鼻,放入箱柜可除蛀虫;还有千年木本牡丹两株,花开时节,争奇斗艳、国色天香,牡丹是金代正隆年间由本院住持法兴大和尚从洛阳移植而来的,迄今已经有八百多年了。
定林寺像一位老人慈祥而又温暖,它历经千余年风雪洗礼,依然矗立在这里。有人说,走过了春夏秋冬、看遍了世间美景,却依然最是怀念在家乡时的情景,回忆起家乡的印象,想到它总能获得一股安定的力量,这力量虽不大,却温柔而坚毅。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