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风景名胜

高平开化寺壁画中的建筑图像

来源:古物新知 古物新生 发布时间:2025-05-15 【字体:

高平开化寺壁画中的建筑图像

李路珂

本文原发表于《绝学之路·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文集》

  高平开化寺大殿主体建于北宋,为一座单檐歇山三开间小殿,南墙为后世补砌,壁画分布于东、西、北三壁,约75平方米,是现存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北宋寺观壁画。2001年,高平开化寺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壁画题材均为佛教经变。西壁和北壁西次间绘“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绘四铺说法图,周围穿插绘制报恩经中的宫廷与民间故事场景,各场景由宫殿苑囿、市井民居、佛寺塔阁等建筑图像组成,以较高的写实水平展现了大木结构、小木装修、彩画作、瓦作、石作、家具、帘盖、绿化等环境细节。北壁东次间绘“弥勒上生经变”,以一组宏大的宫殿建筑群表现弥勒佛说法所在的“兜率天宫”,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建筑群的空间格局与单体形制。东壁“华严经变”分为四铺,北侧三铺表现“华严九会”,南侧一铺为法界佛像。其中两铺说法图以宫殿建筑形象作为主尊佛说法的空间环境,法界佛胸前以须弥山上的多重殿堂建筑表现“华藏世界”,又以一组故事场景表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间以亭榭、石幢、殿宇等建筑形象。

  以下简要介绍壁画中出现的各类型建筑。

宫城

  北壁东次间兜率天宫图像兼具都城宫殿和地方建筑的特点。画面中部以一条横向的连廊将天宫分为内外两个区域,连廊下方表现天宫外院,主体是一座高大的城门,平面呈“王”字形,自中央城楼左右引出两阙楼,与洛阳定鼎门唐宋遗址平面形式略同而规模较小。城楼和阙楼均为三开间歇山顶,阙楼山面朝前,城楼下方开三个城门道,为唐宋时期都城大门的规制。城门道绘有排叉柱、洪门栿、蜀柱等,与《营造法式》所记木结构城门道构造略同。连廊上方的“内院”主体为弥勒菩萨所在的“善法堂”,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台基周围设勾栏,左右设两条辇道;善法堂两侧引出连廊或挟屋,殿前左右有一对楼阁,二层三开间歇山顶。院落正中有一座“凹”字形莲池。此外,城楼建筑图像反映的建筑形制特征,如三开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柱头作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单杪单昂,耍头作昂形,拱眼壁彩画为五彩遍装铺地卷成华文等均与开化寺大殿本体现存之早期遗迹相同。

图1  北壁东次间壁画宫城图像

  东壁华严九会图像中的宫殿建筑延续了天宫院落的形制和格局,其中北起第一铺描绘了一组工字型平面的建筑群,前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左右两侧为连廊或挟屋;后殿为二层楼阁,两侧有挟屋;前后二殿以连廊相接。北起第三铺描绘了一座面阔三间的楼阁,左右有配殿,以廊道相连。

图2  东壁第一铺、第三铺说法图中的殿堂和楼阁图像

王城宫苑

  西壁“大方便佛报恩经变”主要表现佛陀前世为方国太子时的孝行、善举与游历,其中表现了方国的城池、宫苑,以及海中“龙宫”的城池。宫廷故事场景表现了十余座殿堂建筑片段,多为单檐歇山顶,殿身面阔三开间,台基正面有御路,部分较为重要的殿堂作重檐歇山顶或工字殿布局。宫殿后苑或郊野场景以四角攒尖亭榭表现,亭榭四面开敞并设有栏杆。城池设有城门,均为木结构单门道城门,略同于唐宋时期县城大门的规制。善友太子祈请天降宝物的场景使用了西壁唯一一处二层楼阁,其二层为重檐歇山顶,殿身三间,围廊五间,与现存的陵川西溪二仙庙金代梳妆楼之形制略同。

图3  西壁《须阇提太子本生》中的宫殿、亭榭

图4  西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城楼

图5  西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龙宫

图6  西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楼阁

塔幢

  西壁第二铺说法图下方绘“忍辱太子本生”之宝塔涌出场景,表现一座木构佛塔,平面六边形,高三层,首层及顶层均为重檐。西壁北次间“大光明王本生”之“起塔供养”场景则描绘了一座单层方塔。

图7  西壁《忍辱太子本生》中的宝塔

图8  西壁北次间《大光明王本生》中的宝塔

市井民居

  西壁“大方便佛报恩经变”还表现了多处市井民居的场面,对唐宋时期几乎没有实物遗存的低等级建筑类型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西壁南端“阿难颂孝”场景细致地表现了一座市井中的商铺,平面作“h”形,分为沿街部分和内院部分,屋顶转折处作十字脊,檐下设“版引檐”,沿街部分或设开敞式柜台,或设“售货窗口”。在“开敞式柜台”外侧的檐柱上有槫柱和地栿,似可安装活动板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少年太子观耕织屠众苦场景表现了肉铺和纺织作坊。肉铺为悬山顶板瓦屋面,四角立柱,无墙,屋檐下挂有生肉,柱旁拴着牛,屋前一人在案板上操刀切肉,屋中长桌前坐着几位顾客,充满了市井气息。纺织作坊则是由土墙围起的院落,院中女子正在织布,画面中纺织机的构造分明。

  “华色比丘尼因缘”表现了一处位于荒郊野外的“强盗住宅”,为土墙围起的方形院落,有院门、正屋和侧屋,均为悬山板瓦屋顶,其中采用的直棂窗、大叉手等构造细节,尚保留了唐代建筑的遗风。

  北壁西次间“鹿女因缘”还表现了两座山林间隐居者的圆庐,屋中有石案、书架,书籍卷轴、酒葫芦等物,简陋但不失风雅。

  在“提婆达多因缘”中,还有“地狱”场景的描绘,其中的高墙和刑具,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监狱的情况。

图9  西壁《阿难颂孝》中的市井商铺

图10  西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肉铺和纺织作坊

图11  西壁《华色比丘尼因缘》中的强盗住宅

图12  北壁西次间《鹿女因缘》中的圆庐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编. 潘絜兹、丁明夷 撰文. 开化寺宋代壁画[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3.

  [2]. 柴泽俊. 山西寺观壁画[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7.

  [3]. 常书铭 主编.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高平市卷[M],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10.

  [4]. 王树新 主编. 高平金石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5]. 常四龙. 开化寺[M]. 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

  [6]. 谷东方.高平开化寺北宋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壁画内容考释[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02):89-150+161.

  [7]. 谷东方.高平开化寺北宋上生经变和华严经变壁画内容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03):13-34.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