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高平故事

侯明瑞:琉璃匠心 薪火相传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21 【字体:

  琉璃脱胎于泥,淬生于火,在千百年工匠们的代代传承中,焕发着传世华彩。琉璃精美绝伦、风华绝代,自古就有“晋地琉璃遍天下”之美誉。在我市河西镇西李门村,今年57岁的民间手艺人侯明瑞,从事琉璃烧制已有30多年,他用巧手演绎着琉璃的匠心传承故事。

  来到民间手艺人侯明瑞的琉璃制作工作室,一间农家小院,包罗万象,厚重的琉璃历史文化感扑面而来。只见制作完成的琉璃作品样式繁多、栩栩如生。碧绿与明黄交织的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侯明瑞是晋城市级非遗传承人,谈起对琉璃的热爱,他侃侃而谈,“我刚开始学习琉璃技艺时,只是制作琉璃瓦和古建上的一些构件。经过长时间的潜心学习,并遍访深山古刹,用心揣摩古代匠人的塑像神韵,慢慢开始尝试制作琉璃塑像、琉璃瑞兽、琉璃器物等多元化的作品,历经30多年的淬炼,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侯氏琉璃风格。”

  琉璃,作为集古代工艺技法与审美大成的建筑装饰构件,制作流程繁复且讲究。谈及琉璃的制作技艺,侯明瑞带我们走进工作室,一边向我们介绍正在创作的麒麟照壁构件,一边手拿刻刀用心雕琢。只见他的雕刻手法细腻娴熟,手持刻刀在灰色的泥坯上不时转动着,从麒麟的神态、头部纹路再到壁画配饰的花纹,他都仔细雕琢,力求细节、神态完美。当古朴厚重、活灵活现的麒麟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让人惊叹不已。

  侯明瑞说:“琉璃从选土、制坯、塑形、雕刻,每一道工序都要遵循传统的技法。现在正在创作的这组照壁构件由六块泥坯组成,取材于传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之兽麒麟,它具有吉祥、多福的美好寓意。其中,融入了捏、挑、钩、雕等不同的技法。在经过十多天的雕刻、阴干后,就可以进行烧制了。”

  琉璃烧制技艺同样工序繁复,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专注力,且工期相对漫长。琉璃构件要过两道火,头道火素烧泥胎褪去水汽炼出筋骨,二道火釉烧让琉璃呈现出五彩真容。烧窑时,窑位分布、烧成时间、窑温控制都需要进行精准的把控,极其考验匠人的耐心和技法。经过30多年的烧制,侯明瑞对琉璃的烧制技艺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琉璃烧制是“火与土的淬炼”,是琉璃艺术的灵魂。

  看着经过高温烧制后的琉璃,浴火重生,别具神韵。侯明瑞说:“30多年来,我秉持着对琉璃的热爱,把思想、感情、精力融入每一件作品,力求达到形神兼具的境界,让人们可以感受到琉璃的艺术之美。”

  如今,侯明瑞烧制的琉璃作品样式繁多,包括十八罗汉、菩萨造像、道家神仙等大件作品,还有小挂件、项链、花瓶、手办等文创产品,这些作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等省市。其中,他创作的琉璃作品《蟠龙香炉》《十八罗汉》《站观音》等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级荣誉。

  传统手艺的匠心需要传承,在侯明瑞的影响下,儿子侯聪武大学毕业后,也跟着父亲一起学习起了琉璃制作技艺。从初出茅庐到技艺纯青,侯聪武凭借着专业的美术功底,潜心研究,大胆设计,为琉璃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活力。我们看到的一系列精美的文创产品,正是出自侯聪武之手。

   侯聪武说:“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对琉璃制作技艺有着别样的情感。我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技法的提升、造型的创新上来,希望我们的琉璃可以在传承创新中展现不一样的神采。”

  伴着明媚的春光,侯聪武与父亲又开始埋头投入到琉璃作品的雕刻、烧制中,不变的初心、不灭的窑火,不仅淬炼着流光溢彩的琉璃,更照耀着他们父子的坚守与创新之路。(李金莎)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