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高平故事

【非遗高平】高平黑陶:泥土与火焰的文明记忆

来源:红果头条 发布时间:2025-09-12 【字体:

  在山西高平的一间工作室里,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平黑陶省级非遗传承人——贾法屯的手指轻轻抚过一件刚出窑的黑陶花瓶。陶体黝黑,却在光线下泛出紫靛交织的金属光泽,仿佛千年前的文明在寂静中苏醒。黑陶是泥土与时间的对话,而贾法屯要做的,就是让这段对话继续下去。

  黑陶,被誉为“中华文明原始文化的瑰宝”,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它上承仰韶彩陶的脉络,下启商周青铜的辉煌,却在汉代以后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门古老的工艺才被重新发掘,而高平,成了它新生的土壤。

  泥土的觉醒:从红胶泥到“叩之金”

  高平黑陶的原料,取自当地特有的红胶泥。这种泥土含铁量高、可塑性强,却在烧制后呈现出深邃的黑色。黑陶的黑,不是染出来的,是烧出来的,贾法屯把它称为“高温窑,烟渗碳”。在高温窑变中,泥土中的碳元素与矿物质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那种“虽黑而润、虽暗而亮”的独特质感。

  更神奇的是,黑陶在不同光线下会折射出紫、银、靛等变幻莫测的金属光泽,被称为“叩之金”。这是一种无需釉料加持的自然之美。

  匠人的坚守:两种工艺的融合与重生

  贾法屯的名字,已与高平黑陶深深绑定。1987年,他带领徒弟开始系统研究黑陶工艺。他们从民间灰陶技艺中汲取养分,又引入失传已久的黑陶古法,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将两种工艺融合为一。

  高平黑陶不是对灰陶的复原,而是一种重生。从贾法屯制作的黑陶工艺品上,我们既能看到龙山文化的基因,也发现当代文化的生命力。大汶口文化的神秘纹样,山水、花鸟、书法的现代题材,传统年画与时尚图样在此和谐共存,仿佛时间从未断裂。

  艺术的升华:从实用器到收藏珍品

  黑陶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艺术。科学研究表明,黑陶对甲醛、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具有吸附作用,堪称“会呼吸的陶”。而高平黑陶更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完美结合——无论是花瓶,还是装饰器皿,皆兼具日常之用与美学之趣。

  贾法屯的作品屡获大奖:2016年《黑陶香薰》获“金凤凰”金奖,《火烧赤壁》《龙凤呈祥》等作品更是成为国内外藏家的追逐之物。

  文明的对话:过去与未来的双向往返

  今天的高平黑陶,已不仅是山西的非遗名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载体。它曾连续三年亮相深圳文博会,亦多次在国际展会上引发关注。

  当我们凝视一件黑陶,看到的不仅是四千年前的工艺高度,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审美共鸣。它无需喧哗,不必炫技,只是安静地存在于那里,如同一位智者在时光深处微笑。

  从贾法屯的工作台望出去,高平的土地依然孕育着红胶泥。但黑陶早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器物——它是文明的使者,是时间的证人,是人类与泥土之间一场持续了四千年的深情对话。

  而这场对话,还在继续。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