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历史人文

​常四龙:典藏高平 古建华章

来源:文旅高平 发布时间:2021-04-23 【字体:

典藏高平 古建华章

   我来自太行山上,来自山西省高平市,是一位基层的文物工作者,曾担任过高平市文博馆馆长。对全市的文物、文物保护以及博物馆的建设工作,都有所涉猎,在文物考古、田野调查、石窟寺、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博物馆藏品征集、展览、宣传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探索。下面我从3个方面讲一讲高平的文物及其我的认识。

  1. 太行深处,典藏高平

  高平是一块古老神奇的黄土地,就是在这块黄土地上,在太行山的深处,曾经演绎了许多重大的事情,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平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太行山西南的边缘地带,处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总面积946km2,约相当于我国国土总面积的万分之一,人口48万,辖16个乡镇办事处。这里物宝天华,地杰人灵。太行山雄奇壮阔,以它那特有的雄姿,孕育了高平这片古老传奇的黄土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生动而又厚重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概括起来,简单地说就是8个字,“三大特色,四个第一”。下面就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1.1 三大特色

  (1)炎帝文化

  大家都知道,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而高平是炎帝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生动的地区,在全国其它地区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高平是始祖炎帝的创业地、献身地、安葬地。炎帝神农氏建国伊耆,创业羊头,中毒炎岭,殁葬庄里,这段重大的历史史实是可信的。精卫填海,仓颉造字,神农种谷,教民稼穑,尝药献身等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至今在民间却一直广为流传。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与毗邻的黎侯岭、老顶山、发鸠山、郎公山、炎帝岭、古潞国等广大的古上党地区,与炎帝神农氏有关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栖身处等遗址遗迹尚存,碑记石刻、故事传说等丰富多彩,以及祭祀炎帝的陵、庙、祠、宫、城和祭炎帝节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内容丰富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农耕文明。高平现存有关祭祀炎帝的古建筑炎帝庙40多处,其中炎帝中庙为国保单位,保存有上自北魏下至明清民国年间的石刻碑记100多通,与炎帝有关的村名、地名20多处。这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炎帝文化遗存,丰富而生动,深沉而厚重。

  (2)长平之战文化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争锋,发生在高平境内最大最精彩的一次经典战例。此次战争对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现存的长平之战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最大的古战场大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东到邢村、鸿家沟,东西宽10km,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南北长30km,丹河两岸东西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均属重点保护区。遗址内的山川风貌、自然地理,历历在目。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涉及到的山川、河流、地名、村名等50多处。唐玄宗时创建的骷髅王庙,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处祭祀战争亡灵的古建筑,十分珍贵。1995年发现的长平之战永禄一号尸骨坑是山西省1995年省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长平之战永禄尸骨坑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同时还发现有戈、戟、箭簇、钱币等有关长平之战的文物。

  (3)古建文化

  高平是我国保存古建筑最为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宋金800年以前的古建筑别具一格,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古建筑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发展,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多姿多彩的古建筑,或庄重稳健,或雄奇伟岸,或俊秀精巧,或高大挺拔,或占尽山水风光,或巧夺天工。高平保存了大量的宋金元时期的古建筑,而明清时的寺庙,民宅比比皆是。根据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资料显示,高平共登记文物1600余处,其中古建筑1300余处。现共有国保单位20处,除一处是石窟外,其余的19处皆为古建筑。一个946km2小小的县级市,竟有20处国保单位。就我个人目前统计的数据(不作依据)来看,高平现有宋代建筑6处,金代建筑11处,元代建筑18处。宋金元约有35处之多。高平现存的古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是别具特色,各有风采。

  2.2 四个第一

  (1)崇明寺

  崇明寺是宋代的早期建筑。山西现存唐代建筑4座,五代建筑3座,接下来就是崇明寺了。崇明寺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其建筑风格唐风犹存,二是“断梁”结构。所谓“断梁”形制的古建筑,在我国独有,仅此一例。

  (2)开化寺

  开化寺有三大特点,一是建筑,二是彩绘,三是壁画。尤其是壁画,精妙绝伦。开化寺现存的宋代寺观壁画,计88.2m2,反映了宋代社会政治、文化、战争、科技、刑法、官吏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其艺术手法之高,观之令人叹服。宋代寺观壁画在我国遗存下来的数量很少,开化寺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最精美的一处宋代寺观壁画。

  (3)二郎庙

  二郎庙现存有一座戏台,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距今已有831年,而且简洁牢固,形制独特,创造了不用梁架直接由斗栱支撑屋面的建筑形制,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剧舞台建筑实例,堪称全国第一,为我国戏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4)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创建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距今已有720年,这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民居建筑。该民居历经沧桑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而且建筑稳重古朴,简洁严整,斗栱疏朗,梁架牢固,建筑手法和风格因袭宋金,当属元代民居的孤例。

  以上4座古建筑,在我国的古建筑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意义深远而厚重。除此以外,在高平现存的古建筑中,如宋淳化二年(990-994)的游仙寺,宋建资圣寺,元建定林寺、圣姑庙、古中庙等国保单位,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古建筑,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作介绍了。

  2. 注重保护,真诚奉献

  我是一个基层的文物工作者,从事文物工作算起来有30多年了。我是在1984年高平县文博馆成立时,调入文博馆的。从此以后,我就走上了从事文物文博工作的艰难道路。文博馆刚成立时,可以说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我对文物文博工作又是门外汉,一窍不通。所以说,当时的文物文博工作,处在一个艰难困苦的时期。文博馆的成立,也标志着高平的文物文博工作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那怎么办呢?不会就学吧。刚好,1985年山西省文物局为了加强全省的文物工作,在芮城县永乐宫举办了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时间两个月。就是这样短短的两个月,对文物保护、古建维修、考古调查、博物馆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培训。这个培训班是短期的,对文物文博只能知道点皮毛,甚至连皮毛也不知道。我这样刚介入、刚知道一点文物文博知识的人,却担负起全市的文物工作,其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1980年代,高平还没有专门文物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文博馆就担负着全市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两个方面的工作。在当时高平的文物保护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或者说是初始阶段。在1960年代进行过一次文物普查工作,登记文物30余处,并且以县政府的名誉挂了保护标志。而博物馆由于是初建几乎是没有藏品,没有藏品的博物馆,就是一个挂牌的空有虚名的博物馆,就不称其为博物馆。所以说,我当时就把文物保护和藏品的征集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工作,逐步使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在1986年,全国开展了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我组织领导了高平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此次普查行程3万多里,普查登记文物900余处,发现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一处,为研究炎帝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发现元代民居一处,即姬氏民居。这次文物普查使我对高平的文物现存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评为全省文物普查的先进集体。那时高平的文物保护工作处在一个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了对全市的文物状况有个更为深刻明确的认识,我经常是骑着自行车下乡,一个点一个点地详细了解和查看。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高平的山山水水和乡镇村落。全市许多文物单位,尤其古建筑损毁严重,荒草满地,无人管理,有些殿堂房屋处于危塌的状态,年久失修,并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毁。比如说崇明寺,1000多年的古建筑,屋顶塌漏,椽檩朽烂,地基下陷,随时都有塌毁的可能。我们就采取支顶加固的抢险方法,保住其不塌坏。终于在1989年对崇明寺转佛殿进行了落架大修,使这座千年古建筑重焕光彩。根据国家文物局南部工程的规划,高平的游仙寺、二郎庙、清梦观、古中庙等重要的古建筑得到了全面的修缮和妥善的保护。高平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许多古建筑仍然处在危塌之中和无人管理的状态中,有些重要的古建筑还没有列入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的工作仍然很繁重,形势仍然很严峻。对于文物的保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有一个正确的明确的认识。我们不是单纯的为修一个庙而进行修缮。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修好一座庙,保住一个殿,就是保住了一段历史,就是保住了一种文化。历史的传承,文化的弘扬,在我们今天尤为重要。

  30年来,高平市博物馆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一个没有馆藏文物的小小的县级博物馆,现已发展成为有化石、石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版本、钱币等十几类,上自2亿年前的树化石,鱼化石,下至清代的陶器、瓷器以及碑记石刻等文物比较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同时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出土文物的增多也极大地丰富了高平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现在的博物馆可以举办有炎帝文化、长平之战、古建、碑刻、馆藏文物,以及近现代革命史和专题展览。高平博物馆收藏的有关长平之战的兵器、钱币,宋开宝藏等藏品,都是非常重要的馆藏文物,尤其是宋开宝藏可以说是高平的镇馆之宝。高平是制造陶器相当发达的地区。在1980年代,高平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明清时的随葬品,有陶俑、陶马、陶床、陶罐、陶仓等品类繁多,这些出土文物对于研究高平地区明清时的民俗、生活、丧葬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高平博物馆无论在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或者是在博物馆的展览、宣传等各个方面,以及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维修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高平有着丰富生动的炎帝文化遗存,有着长平之战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的厚重与多姿,同时也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可以说高平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缩影,这就是高平的记忆,高平的印象。

  3. 把握时代,创新发展

  时代的发展,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所以,文物的保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文物保护不能停留在光修好一座庙的水平上,要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和使用。最近,我得知,敦煌石窟的保护使用工程已经完成。高平这么多的文化遗存,如何保护,如何使用,如何传承和发展,是我们今天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3.1 保护和使用的问题

  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一个重要的大问题,比如说某些遗址、古建筑等,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遗物。记得在1980年代我刚担任馆长时,我所看到的是高平的古建筑数量多,价值高,损毁严重,经费又非常紧缺,怎么样保?确实是难于解决。那时是抢救为主,只要想方设法地保住不要塌毁就行,像管理、防火、环境治理等无从谈起,所以只能做一些加固性的简单的抢救性工作。现在,有些国保单位如二郎庙、古中庙、游仙寺、清梦观等进行了全面修缮,而且也进行了环境治理。但是仍有许多的文物单位仍然处在保护不善的状态,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修好的古建筑虽然修好了,只能静静地放在那儿,怎么利用,怎么使用,是没有任何措施。过去,这些寺庙都是宗教活动的地方,现在不搞宗教活动了,冷清得很,而且还得有专门的人保护管理,一些相应的防火设施也得配置。这些重要的寺观就目前的形势说,开展旅游也难。路也通了,庙也修好了,就是开展不了旅游,所以,许多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也是重要的名胜古迹,如何使用,是我们大家应讨论研究的一个大问题。

  3.2 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说明了过去的成果和辉煌,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不光是要保护好的问题,而且还有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问题。我国的古建筑演变发展了几千年,形成了独立的体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生产生活的变化,我国的古建筑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在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采取新的技术信息。对每一处古建筑是否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三维成像的方式使这些珍贵的古建筑永久、长期地保存下去。比如,高平开化寺壁画,就可以用数字化的技术采集,建立永久性的数据库。开化寺壁画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如若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建立相适应的数据库,对开化寺壁画的保护、科研、使用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高平保存有宋代到明清时许多优秀的壁画,现在仍然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建立必要的数据库,可以试一试,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对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一要保护好,二要传承下去,三要有创新的发展。在上党地区如泽州、长子,包括高平在内,有着丰富的古建筑,而且在这些古建筑内还保存有精美的塑像、壁画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文化产品链。如何把这些产品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产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想可以打破区域的框框,变成一个区域性的大文化,使产品变成产业,从而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把保护和使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当今的文化优势。(本文依据作者于2014年9月26日清华建筑思想论坛所做的发言整理)(常四龙)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