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里籍浅探
王叔和(约201-280年),名熙,汉族,魏晋间著名医学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的两大突出贡献是整理《伤寒论》和著述《脉经》,为后世医家处理医学难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脉诊的普及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东省金乡县中医文化广场王叔和雕像)
王叔和的身世及里籍,历代正史均无记载,其事迹仅散见于后世医典书籍和人物传记之中。
最早提到王叔和里籍的是唐代医史学家甘伯宗所著《名医传》,“晋王叔和,高平人,为太医令。”
据此,上世纪80年代前的多数医学家、史学家多认为王叔和为山西高平人,山西多地史志亦有记载。
清雍正《泽州府志》卷四十“技术”一节记载,“王叔和,高平人,为太医令。博通经史,洞识修养之道。精诊切,纂岐伯、华陀等书,撰《脉经》,辨析最祥。张仲景作《伤寒论》,文字错简,未易序次,求得叔和汇撰,始成全书。见唐甘伯宗《名医传》。考占籍邑之王寺村,今药碾犹存。”
清顺治《高平县志》卷九“丛谭志”记载:“王叔和,为太医令,性度沉静,博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尤好著述,洞识修养之道,撰《脉经》十卷、《脉诀》四卷、《脉赋三卷,仲景作《伤寒论》错简,迨叔和撰次成序,得成全书。见唐甘伯《名医传考》。考叔和住籍,邑之王寺村。今土窑、药碾俱存。”
《高平地名志》记载:“东王寺 古代叫东晋村,后因村庄有寺庙,村据寺庙东,且王姓居多,故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王叔和便出生于此。”
《高平市志》记载“王叔和,原名王熙,魏晋间高平西晋村(今西王寺村)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
今山西省高平市北城办事处王寺村,仍有“古西晋”石匾、王叔和故居(坍塌的土窑)、药王庙、药碾,以及孔家村残留的王叔和熬药土窑洞等遗址遗迹。
(山西省高平市王寺村药王庙)
(山西省高平市王寺村王叔和故居遗址)
(山西省高平市王寺村药碾)
(山西省高平市王寺村“古西晋”题匾)
近期,高平市政协考察组一行7人,赴山东邹城、微山、金乡及湖北麻城,对王叔和的里籍及墓地进行了考察。王叔和葬于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老爷山下,已无异议,此地有药王坟、药王庙等遗迹。王叔和晚年生活的药王冲有王氏族谱留传至今。王叔和墓碑文记载:“祖,西晋人也。世居山西泽州府高平县。”;《王氏族谱》始修于道光二年,由王氏族长王士毅外甥蔡古松先生(进士)主持修订,光绪四年由王氏族人补修,民国六年、三十二年再次补修、重刊。王氏宗谱序记载:“同里王氏自远祖叔和公,当五胡之乱,由泽州避地来楚”;王氏宗谱卷之一记载:“叔和公,生卒未详葬于老爷山,祖,西晋人也,世居山西泽州府高平县”。这正是高平是王叔和故里的有力佐证。
(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药王冲王叔和墓地)
(考察组向王叔和敬献花篮)
(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药王冲王氏族谱)
考察过程中,只有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独山村民间有王叔和故里的传说,但无任何遗址遗迹。讨论交流中,邹城市叔和中医院院长李召燕讲到:“王璨和王叔和是同时代人,而王璨是‘山阳高平人(今邹城)’,所以可间接证明王叔和是邹城人。”此说显然有点牵强。
(山东省邹城市叔和中医院院长李召燕讲述)
据考证,唐·甘伯宗《名医传》以后对王叔和里籍的记载,都是引据《名医传》。对王叔和山西说提出质疑最早的是近代的余嘉锡先生(1884-1955),他在《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汉晋之间高平王氏见于史传者论述如下:“汉晋之间高平王氏见于史传具是矣。叔和既籍高平,又与仲宣为同时人,疑是其群从子弟。”据此,宋大仁先生亦认为王叔和所谓高平当属山东古高平。后山东学者以西晋时期“高平”之地名应在山东山阳,山西高平西晋时乃叫“泫氏”为由,确认王叔和里籍为山东山阳。
但笔者认为,甘伯宗《名医传》记载“晋王叔和,高平人”,可认为王叔和实乃山西高平,因为记载人之籍贯通常是记现时的地名,比如,山东省微山县1953年设立县制,以前属济宁、滕州等管辖。现在微山县记载1953年前出生的人,只能是XXX山东省微山县人,或者是山东省原滕州人。因此,唐代甘伯宗《名医传》所言“高平”只能是唐代时的“山西高平”。若是“山东高平”,则应当记为“晋王叔和,古高平人”,或“晋王叔和,山阳高平人”。另“晋王叔和,高平人”亦可释为“山西王叔和,高平县人”,因“晋”乃山西古今之简称。
综上所述,山西高平乃王叔和故里应毫无疑问。(袁麦林)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