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鲁故里考辨
对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居民来说,除却奔腾的黄河外,他们还对另一条河流颇有感情,那就是贾鲁河。
贾鲁河位于河南省中部,源于新密市五指山北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郑州市区后往东,在中牟县折而东南流,经开封尉氏、周口扶沟,西华三县,在周口市注入沙颍河,长度约246公里。贾鲁河流经郑州市区有60多公里,现已被改造成郑州市的一条大型城市沿河水景园林绿化带。这条河就是以山西省高平市元代工部尚书、治黄专家,后累迁左中书丞贾鲁的名字命名的。那么贾鲁的故里具体是高平哪个村庄呢?下面我们就来作一番探讨。
《元史·贾鲁传》曰:“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
雍正年间《泽州府志·古迹》记载:“贾鲁宅县西三十里,今长平驿杨村。宅材悉取自驿亭矣。按元尚书贾鲁善治河,复故道,役丁男十七万,神色不动,机解捷出,四阅月而功成,上河平图。事载《至正河防记》。”
顺治版《高平县志·卷一·古迹》记载:“贾鲁故第在县西二十里杨村。栋梁移修长平驿,宅废。”
同治版《高平县志》记载,“贾鲁宅:在杨村。后取其宅材为长平驿亭。驿厅五楹,一梁贯之。今屡圮屡更矣。”
从以上清代几种旧志中可以肯定贾鲁是河东高平杨村人,但又出现了个疑问:杨村分南杨村和北
杨村,两村相距很近,隔杜寨河相望。村子大小、人口不相上下,到底是南杨村还是北杨村?我们现在的定论是在北杨村,这个结论很可能是依据1988年出版的《高平县地名志》得出的。此地名志在介绍野川镇北杨村时,特别提到了此村出过一位治黄专家贾鲁,并介绍了其事迹。贾鲁故里似乎非常明确,即山西高平市野川镇北杨村人。我以前也认可这种说法,2010年还到北杨村作过实地调查,但除收集了村民讲述的“贾鲁诓皇帝”、“惊万河的故事”、“贾鲁和元顺帝在换马村换马”三个民间故事之外,没有发现特别有价值的证据。考虑到贾宅在明初已被拆除,砖石木料都被运到长平驿修了驿舍,并且贾鲁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之久,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十分正常。
我近来读《高平金石志》时,发现一篇由张卤撰文的《重修长平驿记略》,碑文中记载:“洪武初,又尝撤杨村里杜寨村元臣贾鲁故居材木,移为驿舍,故今有误驿为贾鲁故第。”此文写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距离贾鲁生活的年代只有两百年左右。大家都知道毕振姬祖籍是寺庄镇东德义人,但《泽州府志》是这样记载的,“毕振姬,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柳村里人。”如果不是毕振姬早年辞官回乡,居家20年之久,在伯方建有“藩宪第”,留下了大量著述,有家族墓地遗址,距离当今不过300多年,且在东德义还有其同族后裔,也会出现毕振姬是柳村人,或者是伯方人的讹传。而贾鲁就没有那么幸运,尽管治黄有功,青史有传,但寿命不长,享年57岁,累死在征战途中,后回籍安葬。后又因其子贾五舍(县志作贾五会)因率众抵抗朱棣靖难大军,受到明成祖皇帝迫害,全家或被饿死,或被杀害,推测贾氏墓地当时也一并被毁,故在老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从元末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只能遵循距当时的时间越近,资料可信度越高的原则。另外,撰写《重修长平驿记略》的张卤系当时高平县令,对当时的行政村归属应该了解,作为一篇要留传后世的碑记,他应该是很用心完成的,他所提到的“杨村里杜寨村”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据顺治版《高平县志》记载,高平在明代有一百六十一里,在崇祯壬申(1632)和癸酉(1633)年间,流寇出没,又疫疠流行,十室九空,崇祯九年(1636),潞安府通判署高平县事董良琼奉旨将一百六十一里归并为一百里。正是这次归并,清代沿用的都里划分和明代归并前有很大不相同。高平明代以前没有修志,明代的三部县志又均已失传,因此,我们对高平明代崇祯之前的地名会出现一些误判。如陈龟是东汉泫氏人,地方志中记载是龙尾里人,但今人往往认为是龙尾人。龙尾里不只包括龙尾村,还包括周边的数个村庄,再加上旧志中对一些人物的记述惜墨如金,过于简略,想了解当时的准确信息情况颇费周折。据清顺治版《高平县志》记载,明代杨村分南北两里,西社也分南北两里,后清代归并为杨村里和西社里,杜寨属第十二都西社里。从地理位置上推断,杜寨离杨村很近,在明代杜寨很有可能曾归属过杨村里,这样才能和勒石于明嘉靖四十四(1565)、由时任高平县令张卤撰文的《重修长平驿记略》碑文中记载的“洪武初,又尝撤杨村里杜寨村元臣贾鲁故居材木,移为驿舍,故今有误驿为贾鲁故第”相吻合。《高平县地名志》中所认定的北杨村,很可能是杨村北里。在明代某个时期,杜寨抑或归属于杨村北里。
如果按元代的行政区划来看,我认为贾鲁应属河东山西道泽州府高平县杨村里杜寨村人。说贾鲁是高平杨村人也是正确的,只不过没有说明应是杨村里。
雍正十二年(1734)泽州知府、钱塘人朱樟,写过一首《再过长平驿题贾左丞宅》的诗,文曰:“杜寨杨村落照中,谁怜五舍是孤忠。不须再赋长沙鵩,一例承尘破庙风。”诗中提到了“落日余晖中的杜寨杨村”说明朱樟明白贾鲁故里是杨村里杜寨村,或者那时候就有贾鲁故里是杜寨或杨村两种说法,出于折衷处理,朱樟将杜寨和杨村都写上。我认为,朱樟曾作为《泽州府志》的主编,留下了不少诗文,诗文中出现了好些高平村庄地名,如马村、小野川、王报、谷口等,这可以说明此人曾在高平作过实地考察,所以才会在“再过长平驿贾左丞宅”时感叹辉煌不再的贾鲁故里“杜寨杨村”,将“杜寨”放在前可以表示强调。可以这样认为,他所表达的意思“杨村里杜寨村”。
《元史·河渠志》中对贾鲁的丰功伟绩有详细记载。作为高平元代一位受人尊敬,对百姓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名人,我们有必要对其故里进行认真的探讨研究。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