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长平文艺

高平疙瘩汤

来源: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0-10-23 【字体:

  高平疙瘩汤,也叫不烂汤。有两种不同的做法:拌疙瘩、流疙瘩;做法不同,口感各异。拌疙瘩也有两种,一种是白面拌疙瘩,做时把小麦面粉放入碗中,淋上冷水搅拌成不规则的小圆块,一边搅拌一边往滚水锅中用筷子拔拉,不能过急,须掌握好火候恰到好处才行。一种是小粉面拌疙瘩,做时也是得把小粉面放入碗中,舀上锅内滚烫的开水淋到小粉面上,用筷子搅拌成小球状,往锅里拔拉。面粉不同,煮熟后的形状有别,味道也不一样。白面拌疙瘩,雪白如梨花瓣,在锅里上下翻滚着很是好看,小粉面拌疙瘩,圆润透明,煮熟后很快会沉入锅底。吃时前者柔软细腻,白嫩鲜香,易消化;后者瓷实爽滑,劲道十足,顺口耐饥。流疙瘩必须用冷水搅拌面粉成糊状、慢慢倾碗流入锅中或稍稠用筷子粘上流到锅中,故名。形状多以长、扁疙瘩较多。过去没有白面,多是高粱面或小粉面兑微量榆皮面做成。也有用白面做成的,不过因白面的金贵次数不多。

  疙瘩汤可用多种蔬菜搭配煮成,如西红柿、北瓜、青菜、酸菜等。在四十年前,小粉面疙瘩汤也不是甚时也能喝上的;白面疙瘩汤是仅次于白面揪片的好饭,平时更是不敢奢望。

  记得小时候喝疙瘩汤,印像最深的有三次。一次是在冬天、我七八岁的时候,感冒发烧头晕躺了好几天,起初父亲请赵医生给我看病后,在大队药铺(卫生所)抓了十几粒药,吃后不见好转。母亲用土办法熬“萝卜葱姜汤”来治疗,病减轻了许多。可还是口苦厌食,不想吃东西。为了让我尽快恢复健康,母亲“滚”了白面酸菜甩鸡蛋疙瘩汤让我喝。不知是肚饥还是闻到了酸香的味道,至今仍能记得那稀稀的汤里漂浮着黄白相间嫩滑的鸡蛋,喝着是那样的爽口开胃好喝极了。一口气喝了两小碗,出了满头满身的大汗,睡了一觉醒来感觉头不晕了,身子也轻了好多,病就很快好了。当时,母亲看着我喝饭的样子,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父亲则嗔怪地说:“馋虫得病,喝上好饭就好!明天上书房去念书吧!”也是一脸的高兴。

  另一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春天,我在郜家庄村学校(关帝庙东厢房)读初中,当时大概十三四岁。寺庄联校遵照寺庄公社的指示,通知各村学校初中以上的学生到管寨山上担水栽苹果树。每人须挑着一副水桶去植树。次日早晨母亲早早起床给我做了早饭“小粉面刺芥酸菜疙瘩汤”,汤里加了粉条甩了两个荷包蛋。母亲边把饭舀入碗里边说:“赶紧凑热吃吧,路远又不好走,要听老师的话,别乱跑……”临出大门时还嘱咐我:“挑不多水,担少点,别勉强!上下山注意安全!……”一大早到学校集中,列队出发往目的地走。我村与管寨山相距近二十里,一路上我与同学们嘻嘻哈哈开心地走着,没有考虑到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时近十点才到了下山的丹河边,抬头仰望西山上,早已是满山遍野,红旗招展,人头攒动。从河里担上水上山。与我体弱的几个同学,老师让我们挑了两半桶水。开始还觉得不累,可越走觉得担子越重,一路上前仰后合,嗑嗑绊绊,如同电影戏剧片《朝阳沟》里银环挑水的模样。等把水担到山腰树坑边时,衣服湿透,满头大汗,早已没有了力气。稍微休息一下后,老师让我们六年级学生到半山腰的水坑里去挑水,这样路近一些省力,挑了几趟,快结束时,忽然停了电,水泵抽不到树坑里水,我们只好再次到山下的丹河里去担水。时近中午日头如火盆烤的大地发烫。我们忍着饥饿,顶着烈日去劳动。等到了河边,又饥又渴的我们,看着清清凉凉的河水,爬下身子就喝了个痛快,先洗掉头脸上的热汗,才挑水徃回返。等到了山腰已经是午后了。看着我们晒的脸膛赤红,累的身疲力尽,饿的不行时,好心的公社干部李胜利(箭头人)等领导,让我们几个孩子把他们未吃完的午餐大米饭、青菜豆腐白面疙瘩汤让我们吃。至今,每当回忆起来哪种好吃的感觉,难用语言形容出来,尤其是绿白相间、稀稠适度,既解渴又解乏的疙瘩汤印象深刻。等劳动完,带着满身疲惫回到家已是傍晚时分。

  高平疙瘩汤,在以前做起来很简单,煮饭时多以老黄菜、小浆水、土豆、白菜等为主。加入盐吃着有咸味即可。现在不同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的方法也有所改进。比如说,“西红柿疙瘩汤”想喝清淡的锅内水烧开,把白面疙瘩搅拌好,拔拉到锅里煮着,把切成薄小块的西红柿放入锅中煮熟再打入鸡蛋或切入豆腐,加盐、酱油等,再把翠绿的青菜切碎放入稍煮即可,食用时佐以香油、醋味道更鲜美可口了。清淡味香,热乎爽口,越喝越想喝。是身体虚弱或喝酒后的人最偏爱的一种食物。当然,喜食荤的炒熟肉块或肉丁添水做之则又是一种别具营养和风味的饭食,自然受到荤客的青睐。

  高平疙瘩汤,因营养丰富,好吃顺口,易消化,是一种省时省力,简单快捷的美味佳肴,是高平一道古老的民间传统保健养生美食。(郜文贤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