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高平 >> 长平文艺

英雄本色——记高平市老复员军人李德义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03 【字体:

在高平市马村镇阁老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子里,有一个95岁的老人,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地擦拭整理自己的一枚枚军功章,这位老人就是2019年作为晋城市唯一一位老一辈军队英模代表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游行的“致敬”方阵的老复员军人——李德义。

李德义,1926年生,高平市马村镇阁老村人。1947年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四〇六团三连。在华北战役中获得解放华北纪念章;在攻打太原时立下特等功;在西北战役中获得解放西北纪念章、人民功臣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二等功,获得金日成国际勋章、和平鸽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关于这一枚枚勋章,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2019年9月30日,要参加阅兵的前一天早晨,李德义老人因为心情激动,早早就醒来查看自己的军功章,却突然发现少了一枚,他让自己的儿子满房间的找了一早上都没找到,当高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去的时候,老人正闷闷不乐地坐着,早饭也不吃。老人的儿子怕给工作人员添麻烦,说是老人年纪大了,肯定是记错了,但老人一口咬定肯定丢了一枚“解放大西北”的勋章,老人详细描述了勋章的样子、发放时间,一点都不像记不清的样子,老人激动地说,“那可是我和战友们用命换来的!”当勋章在酒店服务人员的帮助下找回来的时候,老人激动地热泪盈眶。

一枚枚勋章,讲述着一个个血与火的故事,记录着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就全面爆发,李德义亲眼目睹了人们逃荒避难的生活,国难当前,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申请参军上前线,终于在1947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也是当年阁老村唯一一个应征参军的年轻人。解放战争中,他经历过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其中,解放太原战役因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让他最为记忆犹新。1948年,当时的太原为华北地区要冲,敌军在城内修筑堡垒、壕沟、暗道,易守难攻,解放军部队在对太原城进行4个月的围困后,发起了全面总攻。李德义当时接到的命令是率领一个加强机枪班从西门突入,他和战友们拿着机枪向距离敌人最近的城墙猛烈射击,12米高的城墙在强大的炮火中化成了低矮的缓坡。他一口气冲到了西门碉楼,但对面的敌人依靠地堡火力牢牢地压制住了进攻部队,环境狭小限制了部队战斗的展开。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团长命令机枪班想尽一切办法打出去。可当他从墙角爬了过去,战友用炸药包把背后的民房炸开一个缺口,敌人就立刻用机枪堵住了缺口。这个时候,他灵机一动,用机枪的通条挂着自己的帽子慢慢伸出去,诱惑敌人一阵开火,在敌人枪声戛然而止的时刻,他带着机枪班抱着枪冲了出去,但敌人很快更换了新的弹链,他们再次被打了回来。“手榴弹!”李德义拉开导火索,对着枪声扔了出去。手榴弹爆炸产生的烟尘瞬间充斥了整个阵地,敌人的机枪声更加猛烈。等枪声稍歇,他再一次带领大伙冲了出去,“砰”的一声,自己肩膀中枪,战友们奋力搏杀总算打开了一线缺口,靠着这种顽强的斗志,部队历时整整一个月,太原最终获得解放。在战役中,李德义左胳膊受了重伤,但这场战役使得他从机枪班的班长升为排长,立下了特等功。

太原解放后,华北战役结宣告结束。李德义所在的第一野战军飞跃风陵渡,挺近大散关,踏上了解放大西北的道路。关山地区沟壑纵横,解放军翻山越岭将马鸿逵的骑兵包围在谷沟中,将其大部围歼。李德义跟着部队顺着渭水河一路西进,在天水驻扎下来修建天兰铁路。这次,他因工作积极荣立甲等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1年6月,荣升为炮兵连连长的李德义随志愿军部队从东北出发,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

入朝没几天,李德义就接到堵截敌人后撤的任务,他立即带着士兵,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依靠肩扛手拉,硬是将762野炮,57战防炮布置到预定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车队慢慢驶入了伏击圈,志愿军的大炮发出怒吼,敌军顿时进退不得。李德义所在部队初战告捷。

因敌我装备水平差距悬殊,更多时候,志愿军们的胜利都是九死一生拼出来的!离死神最近的一次就是赫赫有名的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中,李德义还损失了一个最好的兄弟:当时,李德义带领防炮连,驻守在一个高地。对面山头的美军为了全天无停息扫视我军阵地,特意安装了两盏探照灯。上级下令炮兵连打掉对面山头的灯,以掩护步兵作战。李德义接到命令后,准备了2门炮,15发炮弹。太阳落山后,测量好距离,修正瞄准点。一次五发,打了三次后,成功将敌人的灯光打灭。任务完成部队准备撤离时。他率先观察战果,这时空中传来一阵阵尖啸。“卧倒!”话音未落,一发敌人的炮弹打到身边,他和观测员被气浪推倒在了交通沟里……在他醒来的时候,才获知观测员牺牲了,他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哭了很久。

李德义现在还经常提起当时打仗的时候,正是寒冷的冬天,而且弹药、食物和水运送物困难。他们当时忍受着寒冷、忍受着饥饿在持久作战。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德义老人对当时的作战细节已经无法完整描述。但他仍清晰记得:“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使用的喀秋莎火箭炮,16发火箭弹,一颗就重达80公斤。”他说:“那时仗打得非常艰苦,我们的武器远远不如敌人,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把他们打到‘三八线’以外,迫使他们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在朝作战三年,那是李德义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一辈子都难忘的三年,也是他经历最久获得荣誉最多的三年。三年里,他立下了解放朝鲜二等功,被授予金日成国际勋章、和平勋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1955年,李德义响应国家号召复员还乡。回乡后,他没有再提过自己的战功,没有要求国家照顾,而是时刻保持军人本色,时刻坚守在最困苦,最艰难的工作岗位上。先后在镇信用社、马村铁厂、铁路、村党支部、煤矿等地工作,1986年因年老回家务农至今。

直至2019年因参加国庆70周年大阅兵,李德义老英雄的事迹才广为人知。有人说李德义老人是高平的“张富清”,但老人说:“我只是当年众多复员回乡的老复员军人中的一员,比起当年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他没有待遇、没有干部身份,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参与家乡建设。当你从他身边走过时,他普通的面孔,让你根本无法把他与英雄的称号联系在一起。

在参加完阅兵返程的路上,老人说:“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从北京天安门前坐着礼宾车走过,这是祖国给我的荣誉!我年龄大了,已经没法给国家做什么贡献了,我就在家少给国家添麻烦,就是我现在能做的事了。”

一枚枚熠熠夺目的军功章,默默诉说着一位革命英雄的过去。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体会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出来的英雄的伟大。但李德义老英雄却用自己默默奉献的一生诠释着“英雄本色”。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