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非遗有看头丨高平琉璃:千年窑火 溢彩流光
高平琉璃这门窑火熔铸、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以其“色泽莹润、历久弥新”的特质,为古建屋脊、亭台飞檐勾边、压顶,绽放了千年不熄的光彩,成为高平人镌刻在建筑上的文化记忆。
琉璃的烧造源于先民对“熔融现象”的早期认知。人类在自然中观察到:火山喷发时,岩浆裹挟的石英砂经高温灼烧,冷却后会形成玻璃质的火山玻璃(如黑曜石);篝火或窑火长期焚烧含有石英砂与盐碱的土壤时,地表也可能凝结出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体。这些自然形成的“类琉璃”物质虽未被刻意利用,却是先民开启琉璃烧造的“自然启蒙”。
早期“原始琉璃”的出现多源于制陶或冶金过程中的“原料混杂”。例如,先民在制作陶器时,如果陶坯上沾染了混有石英砂、草木灰的泥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混合物的熔点低于两者,釉料就会发生玻璃化,冷却后便在陶器表面形成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质层,即“釉陶”的前身,而釉陶的釉层本质上就是一种低温琉璃。先民开始主动尝试在陶器表面涂抹石英砂与各类盐碱的混合物,经高温烧制形成釉层,这一创举推动了釉陶技术的发展,也为琉璃烧造积累了“原料配比”与“温度控制”的经验。
琉璃烧造从“工艺探索”走向“广泛应用”,离不开古代社会的“实用需求”与“文化审美”双重驱动。从实用功能看,早期琉璃制品多为小型器物,如珠饰、管饰、耳坠等,琉璃珠饰质地坚硬、色彩鲜艳,且比玉石更易批量制作,成为先民喜爱的装饰品;部分琉璃还被制成小型瓶、碗等容器,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到了汉代以后,传统建筑技艺发展,陶瓦开始广泛使用在屋顶,用于建筑装饰的“琉璃瓦”应运而生,琉璃瓦表面的琉璃釉层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蚀,有利于排水除雪,延长瓦片使用寿命,鲜艳的色彩还让建筑更显庄重华丽,成为皇家宫殿、寺庙道观的标志性装饰,这种“实用与装饰结合”的特性,推动了琉璃烧造规模的扩大与工艺的精进。唐代以后,琉璃烧造技术进一步成熟,出现了“唐三彩”“明清官窑琉璃”等精品,琉璃也从“贵族专属”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
高平琉璃的源流,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唐宋时期高平经济富庶、商贸发达,寺庙道观大量兴建,琉璃构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助推了琉璃烧造的发展。而群山中随处可见的坩土富含各类矿物质,也成为烧造琉璃的最佳材料。宋代高平琉璃的特点是“色浓而正”,红色深沉似朱砂,黄色明亮如琥珀,绿色浓郁像翡翠,尤其是“宋黄釉琉璃瓦”,更是被誉为“琉璃中的黄金”,如今在开化寺的大雄宝殿屋顶,仍能看到这种琉璃瓦的遗存,历经千年风雨,色泽依旧鲜亮。明清时期,高平琉璃迎来了鼎盛阶段。这一时期,高平琉璃的烧制技艺更加成熟,品种也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琉璃瓦,还出现了琉璃脊兽、琉璃照壁、琉璃浮雕等装饰构件。其中,琉璃脊兽最具特色,艺人们根据“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题材,烧制出形态各异的脊兽,安装在古建的屋脊两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寓意吉祥。此外,明清时期高平还出现了专门的琉璃工坊,这些工坊代代相传,不断创新技艺,推动了高平琉璃的发展。
高平琉璃的技艺特色,深深地体现在“选料、塑形、配料、烧制”四个环节之中,每一步都凝聚着艺人的智慧与汗水。高平琉璃的原料主要取自周边山上的坩土,这种坩土为高铁铝矾土,颜色为黄棕色,但捏胎素烧以后,却能变成灰白色的胎,不仅硬度高、成型好,还便于施釉,附着度好。
塑形是高平琉璃展现艺术魅力的重要环节。简单的琉璃瓦,艺人会使用固定的模具冲压塑形,复杂的琉璃脊兽、琉璃浮雕等,则需要在模扣的同时,辅助手工塑形。以琉璃龙形脊兽为例,艺人要先用模具扣出龙的身体轮廓,再用小刀刻出龙的鳞片、龙须、龙爪等细节,最后用竹签在龙的眼睛处点出瞳孔,让龙的神态更加生动。这个过程需要艺人具备高超的手工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从不起眼的瓦器成为色彩艳丽的琉璃,配釉是点睛之笔,也是最考验艺人经验的环节。艺人精心选用纯净的石英石、质地细腻的方解石和优质坩土,仔细地研磨成细末。不同颜色的釉料还需要加入不同的着色剂,比如红色琉璃加入适量的氧化铜,黄色琉璃则要加入氧化铁,绿色琉璃则需加入氧化铬。艺人要凭借多年的经验精准把控各种原料的比例,“多一分则色偏,少一分则色浅”。
烧制是高平琉璃“脱胎换骨”的关键步骤,传统的烧制采用“倒焰窑”,这种窑炉结构特殊,火焰能从窑顶向下流动,使窑内温度均匀。琉璃分两次烧,第一次素烧,将制作好的素胎烧制成型。第二次为釉烧,艺人要在烧好的素胎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釉料,阴干后装窑复烧,预热阶段用小火缓慢加热,去除原料中的水分;升温阶段逐渐加大火力,使窑温达到1200℃左右,让原料充分熔化;保温阶段保持窑温稳定,使琉璃的色泽更加均匀;冷却阶段则要缓慢降温,避免琉璃因温差过大而开裂。艺人通过观察窑火的颜色、听窑火的声音来判断窑内的情况,及时调整火力,丝毫不敢懈怠。
高平琉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承载着高平人坚守、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从唐代的简单琉璃瓦,到宋代的色彩浓郁琉璃,再到明清的复杂琉璃脊兽、浮雕,高平琉璃始终在与时俱进。如今,年轻的琉璃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现代元素融入琉璃制作,开发出琉璃饰品、琉璃摆件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琉璃的色泽与质感,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
高平琉璃这团火与石熔铸的千年流光,是高平人用双手创造的艺术奇迹,是高平文化的璀璨瑰宝。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高平琉璃会继续在火与石的交融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中共高平市委党校)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