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非遗有看头|桑皮纸艺:古法淬炼 纸业化石
桑皮纸又称“汉皮纸”,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之前,被称为纸业的“活化石”。在高平市永禄村,这项技艺流传了近千年,成为高平“丝绸之乡”的有力佐证。

蔡伦总结改良造纸术之前,我国先民早已探索出多种造纸方法。桑皮纸的制作技艺可追溯到西汉初期甚至战国时期。甘肃省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桑皮纸实物,经鉴定为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7年),比蔡伦造纸早了200多年。

悬泉置出土的书写纸张
考古发掘证实:中国最早的造纸活动与丝绸生产密切相关。古代丝织业在缫丝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的桑树皮和野蚕茧,这些材料成为最早的造纸原料。桑树皮纤维具有长宽比大、纤维强度高的特点。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桑皮纸的纤维交织呈三维网状结构,这种结构赋予纸张良好的韧性和抗撕裂性。实验数据显示,优质桑皮纸的拉伸强度可达普通宣纸的1.5倍以上。桑皮纸的耐久性还源于其酸碱度适中(pH值7.5—8.5)。与其他手工纸相比,桑皮纸含有更多的天然纤维素和较少的木质素,这使得纸张不易发黄脆化。故宫博物院的研究表明,桑皮纸的预期寿命可达2500年以上,是真正的“千年纸”。

故宫馆藏苏轼真迹桑皮纸

敦煌遗书中的桑皮纸写经
桑皮纸在中国多地均有生产,但各地因原料、水质和工艺细节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桑皮纸品种。新疆、安徽等地的桑皮纸都别具特色、使用广泛。永禄村位于长平之战古战场境内,一条河水从北到南穿村而过,为桑皮纸制作提供了优质的水源。高平所在的上党是我国蚕桑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自古种桑养蚕,充裕的桑树资源为桑皮纸制造提供了原料保障。桑皮纸在高平被称为“永禄纸”,永禄乡自古有手工造纸的传统,从明末清初开始形成产业至今,最少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高平桑皮纸保留了最古朴的制作工艺和纸张特性,呈自然的淡黄色,透气性好,吸墨性强,在明清时期被广泛用于印制地契、族谱和医药典籍,特别适合书法和古籍修复。在高平民间,现存很多明清时期的地契都是由“永禄纸”制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桑皮纸因质地坚韧被用来印制“冀南”钞票、报纸和账簿,在当时享有盛誉。

桑皮纸的制作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艺术。一张上好的桑皮纸需经过剥皮、捡皮、捣皮、切皮、三蒸、三泡、三洗、抄纸、晾晒等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历时大半年时间方可制成。桑皮纸的制作工艺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阶段:原料准备阶段,选取直径5厘米以上的桑树枝,裁枝剥皮。树皮需经过晾晒、浸泡、清洗、堆沤、蒸煮、日晒、分丝,再经几个月使树皮软化,才能成为造纸生产的半成品原料。



纸料制作阶段,分丝处理后的丝制原材料需木锤石臼反复击打,再经过剪切、揉合、清洗、脱色等工序制成干净的纸料。这一过程被称为“千挑万选、千锤百炼”。




成纸制作阶段,在捞纸槽内勾兑、搅拌纸料成为纤维均匀悬浮的纸浆,然后进行捞纸、晒纸等工序。捞纸是“最吃功夫”的环节,全凭匠人的经验和手感。捞纸师傅站在纸浆池边,将竹帘平整地放置在捞纸架上缓缓浸入纸浆池里,通过双手的抖动感知纸浆的沉淀情况,动作的快慢和纸浆的厚薄均匀全凭手感,敏锐地捕捉捞纸的最佳时机。






与宣纸等其他手工纸相比,桑皮纸的制作工艺有其独特之处:在原料处理上,桑皮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浸泡和蒸煮。桑树皮含有较多的果胶和杂质,需要反复蒸煮和漂洗才能提取出纯净的纤维。高平匠人坚持使用传统的“三蒸三煮”工艺,每次蒸煮都要更换水质,确保纸张纯净。在造纸工具方面,高平桑皮纸使用的竹帘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当地使用的竹帘纹理较粗,使得制成的纸张带有独特的帘纹,这成为高平桑皮纸的“指纹”。这种帘纹不仅是美观的装饰,还能增加纸张的透气性。与其他地区相比,高平桑皮纸的干燥工艺也别具特色。当地采用自然阴干与阳光晒干相结合的方式,使纸张在干燥过程中产生微妙的结构变化,获得独特的柔韧性和吸墨性。
永禄桑皮纸的传承谱系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根据本村《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家族从乾隆年间开始从事桑皮纸生产,最早可考的传承人是乾隆年间的李正荣。经过五代人的传承,这项技艺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当时永禄村有造纸作坊30多家。桑皮纸技艺得以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代匠人的坚守。李保根是桑皮纸制作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从小生活在永禄村,十八岁开始学习造纸技艺,为了摸索捞纸规律,他在潮湿的纸浆池边一待就是两三个月。王志宁是李保根的弟子,跟随李师傅造纸已有二十多年,在生产经营中已挑起大梁。
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桑皮纸技艺一度面临传承危机。到2000年前后,永禄手工造纸走向低迷,作坊纷纷关闭,技艺逐渐消失。2011年,李保根和儿子共同成立了山西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桑皮纸生产。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桑皮纸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新的应用价值。中国丝绸博物馆采用高平桑皮纸修复古代丝织品文物,取得了良好效果。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桑皮纸性能改良研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分析传统工艺的科学原理,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

经过一系列保护和开发措施,桑皮纸技艺的传承保护已见成效,永禄村桑皮纸手工作坊已成为我国北方唯一一家传统的桑皮纸制作作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走进高平市永禄村的桑皮纸作坊,依然能听到“当、当、当……”的清脆敲击声。匠人们仍在忙碌着,拣皮、捶打、捞纸、晒纸,每一道工序都保留着古老的手工温度。

随着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桑皮纸也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它不再仅仅是纸张,而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继续在中华文明的长卷上书写新的篇章。(中共高平市委党校)
本页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