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十四五”规划 >> 新闻动态

赋能城乡融合 解锁高平乡村振兴“密码”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发布时间:2023-05-28 【字体:

  群山环抱、丹水穿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自然造化赋予了高平市无限的诗情画意。

  初夏,寺庄镇釜山村的古梨树公园正加快推进提升改造,让乡村增颜值,幸福再“加码”。园区内,一汪池水碧波荡漾、百年梨树郁郁葱葱、露营帐篷错落有致、景观小品温馨浪漫。

  今年以来,高平市加快构建以“一轴一带一廊”为牵引,两翼协同、三区联动的城乡融合“五大布局”,奏响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个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轴”:城乡赋能城乡融合 

  4月30日,2023山西·高平“问祖之旅”马拉松赛开幕式在高平东站举行。来自国内的6000余名跑者汇集于此,在巍巍太行腹地、滔滔丹河纵贯的赛道畅快开跑。选手们沿着炎帝大道一路驰骋,尽情享受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这条长23公里的炎帝大道,正好是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赛程,也是高平城市道路的一条靓丽风景线,更是串起4个乡镇、3个街道,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轴”。

2023山西·高平“问祖之旅”马拉松赛开跑

  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踏迹寻觅,遍尝百草,播种五谷。数千年的炎帝文明在丹河两岸薪火相传,被诸多学者誉为“炎帝文化资源最为富集之地”。

  炎帝陵景区便位于这条轴线的北部端点上。近年来,高平市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炎帝文化,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规格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响,成为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炎帝陵举行癸卯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全球炎黄子孙共启寻根问祖之旅。

  作为炎帝陵所在地的神农镇,围绕炎帝文化品牌建设,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项目发展,用好用活炎帝故里名片,叫响叫亮全国特色小镇“金字招牌”。

  “我们村建起了小公园,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对外墙立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不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还引进了不少产业项目,守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神农镇团西村村民韩小青说。

  沿着炎帝大道一路向南,便能看到一排排色彩艳丽的尖顶房子,别致新颖、造型奇特,这里是高平市“五校五园”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的第七中学校,该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南部片区1万余户适龄学子的入学需求,对优化全市教育资源、平衡教育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以路网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以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民生。高平市在这条“动力轴”上布局五所学校、五所幼儿园和四所医院,强力推动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乡村振兴不能就城说城、就乡说乡、就村说村,只能走一条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路子。在这方面,高平最有条件,最符合高平发展实际,也最符合老百姓期盼。”高平市委书记原健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拉开城市框架,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

  “一带”:乡村振兴引活力

  人说山西好风光,最美风光数太行。

  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来到釜山村,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棋盘六院、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碧波荡漾的泫水湖,目及所至,皆是风景。

  釜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说是神农炎帝部落和尧舜禹部落的主要活动地之一。2019年6月,釜山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感觉这里特别漂亮,古色古香的建筑,浓郁的人文历史,时代的记忆和现代的元素在这里实现了交融,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漫步于古街的游客说。当地以“古村旧时光慢生活驿站”为基调,大力发展以山水观光、餐饮休闲、古村民宿、时代体验、果蔬采摘为主的乡村文旅业态。


高平卧龙湾康养小镇

  环境宜居、交通顺畅、文化繁荣、产业兴旺,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田慧芳看准这一机会,在古街开起了饭店,自己当起了老板,“现在节假日和周末的人还是挺多的,最火爆的一天我们要卖到七八千块钱。”

  走进村东头的现代农业智慧大棚,王师傅正在大棚里忙碌。去年,村里搞起了智慧农业,经验丰富的王师傅被聘为了技术员,管理着27栋大棚。“这里的设备很先进,操作简单又快捷。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在这干活,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块钱。”

  釜山现代农业智慧大棚是釜山村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发展建设的特色产业智慧园区,集休闲观光、采摘等于一体,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农业打底、文化搭台、康养致富。目前,釜山精品康养片区已初见成效。建成后,将形成以釜山为中心,辐射回沟、芦家裕、李家河、高良、贾村的农林文旅康养体系,“六村同发展、十里翠画廊”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高平市抢抓“全域旅游”机遇,围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总体目标任务,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路、水、暖、气、电、数、链、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坚持“路、景、村、业”系统化谋划、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完善提升“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农田财化”五大配套系统,实现连片区域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如今,5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高平段)成为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示范带,串起了6个乡镇,连起了80个农业园、10个旅游景区、18个文保单位,融入了黄梨文化、炎帝文化、长平文化、贡梨文化“四大特色文化”,达到了颜值功能双在线、双满足。未来,将真正打造成风景独特的旅游路、环境优美的生态路、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一廊”:城乡发展增底色

  “许庄村经过改造以后,洗菜、洗澡很方便,厕所是水冲式的,便利干净还卫生,现在的农村,生活和城市一样!”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许庄村村民李先棠说。

  许庄村的改变,得益于高平市去年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77个村。自项目开工以来,高平市坚持“改水、改厕、改污”三改同步推进。截至目前,丹河沿线77个村生活污水管网全部建成,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

  丹河是高平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按照“源头保护、沿线治污、两岸增绿、生态补水、中水回用”的思路,高平市投资6.6亿元实施了丹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构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秀美景象。

  东仓河作为丹河支流,是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的重要一环。今年,该市把东仓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精品工程加快推进,目前,东仓河综合治理效果初具雏形。河道沿岸景色秀丽,风光旖旎,两岸绿植如幕,姹紫嫣红。

  建设生态河湖,是高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保护水资源禀赋的有力之举。高平市立足长远,精心布局,着力构建丹河生态经济廊道,让丹河串联起老城区和高铁新区,带动沿线发展。

喜镇苏庄成为展示高平城市形象的“会客厅”

  丹河西畔、牛山脚下的高平市苏庄村,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也是中国距离高铁站最近的历史文化名村。走进苏庄,“太行人家 喜镇苏庄”映入眼帘,宽阔的门户广场,明清特色的古民居,醒目的大红灯笼,古朴典雅的民宿,都让人感觉到传统和现代的完美融合。不难看出,原本沉寂的古村已重新焕发生机。

  立足苏庄村的自然及人文优势,高平把中国传统婚庆礼仪与苏庄古村落建筑历史相结合,精心打造大型传统婚庆体验馆、特色康养文旅示范区。“太行人家 喜镇苏庄”景区一期工程共打造了8个院落,涉及上厅院、下厅院、杨家东院、账房院等,且每个院落都有各自的特色,植入了婚庆、演艺、餐饮、民宿等业态,建设了喜厅、喜堂、喜铺,推出了婚俗实景剧、高平鼓书、上党梆子等传统文艺节目展演,带动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0万元。

  傍晚时分,苏庄村的房前屋后,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古民居得到保护,村民们更是守着家把钱挣了,乡村振兴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眼下,高平市正依托丹河生态长廊,构建生态产业链,形成以生态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治理、生态康养为主要特色的产业布局。

  快马加鞭未下鞍,乡村振兴战犹酣。站在时代潮流前沿的高平,正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让撒在广袤农村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梦想金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桑莉媛 麻潞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