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十四五”规划 >> 新闻动态

高质量发展在高平(2016—2025)| 打好蓝天 碧水 净土保卫战:碧波映丹心!

来源:高平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05 【字体:

  碧水绿岸,芦苇荡漾,鸟语花香,这里是位于河西镇下庄村的丹河湿地,经过一年多的提升改造,今年6月,湿地的水质净化改造与提升项目试运行。

  南部湿地水质净化改造与提升项目负责人张江红说:“目前从试运行的状况来看,我们每天能处理污水3.5万立方米。通过在线检测、设备监测,污水经过沉淀池、一级表流湿地、垂直表流湿地、二级表流湿地四道过滤工序后,可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除了观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上游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涵养地下水、丰富物种多样性。

  南部湿地水质净化改造与提升项目现场负责人张江红说:“项目提升改造完成后,可以有效解决丹河上游排下来的城市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至丹河下游,促进丹河下游生态良性发展。”

  除南部湿地外,高平还建有北部湿地、米山湿地公园,北部湿地净化改造与提升工程也已提上日程。

  作为高平的“母亲河”,丹河曾以42.5公里的清流无私哺育两岸。然而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丹河曾一度因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肆意倾注,河道出现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生产生活。

  丹河沿线居民郭彩云说:“以前不用说散步,连靠近都呛鼻,现在鸟语花香的,环境真是大变样,来这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鹏飞说:“水的问题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过去咱们城市只有一座天阳污水处理厂,因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加上丹河沿线许多村庄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导致丹河出境断面水质一直不能稳定达标,累计受罚5760万元,环保面临很大压力。”

  重病还需猛药医,面对沉疴痼疾,市委、市政府铲住底板干、锚住生态治,下定决心,采取“源头治污、工程治污、管理治污”三大治水措施,再次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发改局依法严把项目审批关,禁止在丹河流域新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涉水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相继开工一批治污工程。2016年,南部湿地工程动工奠基,成为生态修复的序曲。2017年,南部湿地工程主体完工,有效改善丹河河西考核断面水质。2018年,全面启动农村供排水及污水治理工程,城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发区米山污水处理厂、河西、永禄、马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站)陆续建成投运,出水水质可达地表四类水质标准。

  米山污水处理厂现场负责人李默说:“村里铺设污水管网以后,污水不再流在街上蒸发或者直接排到丹河,而是通过地下的污水管道,流到我们污水处理厂,统一净化达标以后再排放入河。”

  晋城市生态环境局高平分局一分队队长宋帆说:“镇村污水处理厂(站)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经过处理后的水达标以后排入丹河,企业提标改造,解决了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这样双管齐下,就切断了污染源。”

  随后几年,高平市实施丹河流域(高平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采取源头保护、沿线治污、生态补水、两岸增绿、湿地净化、中水回用等手段,“母亲河”水量逐渐丰了起来、水质逐渐好了起来、风光逐渐美了起来。丹河出境断面水质2020年以来实现了连续5年达标排放,由连续受罚5760万元变获奖3300万元。

  市民李秋艳说:“今天天气挺好的,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约上朋友来丹河边儿转一转。花儿都开得热热闹闹的,拍拍照、聊聊天,最关键的是出来透透气,心情一下子就舒畅了。”

  摄影爱好者张碧霄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小天鹅聚在一起,太稀奇了,我赶紧拍了下来。如今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才能邂逅这样的美景,这份亲眼见证的快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目前,15个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193个村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2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市区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实现全覆盖;184个村完成供排污一体化工程,占全市农村的60.5%。“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承诺,从蓝图化为现实行动。

  十年磨一剑,碧波映丹心。从沉重的“城市之痛”到灵动的“生态廊道”,从被动受罚到收获生态补偿,从污水横流到岸绿水清,高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