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十四五”规划 >> 新闻动态

暖胃更暖心!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3 【字体:

  “做饭难、吃饭难”是许多高龄、独居老人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近年来,市民政局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在城乡社区布局“老人小饭桌”,以一碗碗热饭暖汤把民生关怀送到老人心坎上,稳稳托起老年群体“舌尖上的幸福”。

  正午时分,南城街街道庞村村的长者食堂里,饭菜香气伴着欢声笑语弥漫开来。村里的老人们陆续走进食堂,不一会儿便坐得满满当当。76岁的贾民顺老人独自居住,过去每天都为做饭发愁,自从村里有了“老人小饭桌”,解决了他的大难题。

  南城街街道庞村村村民贾民顺说:“年纪大了,自己做饭又累又麻烦,在这儿吃一顿才两块钱,便宜还省心,饭菜热乎合口,还能和老伙计们聊聊天、拉家常,心里舒坦!”

  庞村村常住人口2000余人,60岁以上老人近500人,“吃饭难”是不少高龄、独居老人的共同困扰。去年,村里积极争取民政系统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支持,建成省级标准化社区食堂,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可容纳40人同时就餐,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吃上了热乎饭。

  南城街街道庞村村党总支书记王丽霞说:“目前食堂处于试运营阶段,每日供应午餐,60周岁及以上老人统一收费两元。待运营模式成熟后,将进一步拓展服务,一方面增设晚餐供应,另一方面推出上门送餐服务,既要解决老人用餐难,也要让在外子女少些牵挂。”

  傍晚时分,北城街街道府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餐厅同样饭菜飘香。老人们或进店就餐,或打包带走,热腾腾的家常饭菜、软嫩适口的包子馒头,都是贴合老人口味的餐食。64岁的王秋吨老人是这里的常客。

  北城街街道府兴社区粮丰小区居民王秋吨说:“我常来这儿吃,饭菜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花样也多,包子、菜饭、面条换着来,特别好!”

  老年助餐服务,既要办得好,更要办得长久。府兴社区“老人小饭桌”已平稳运营一年多,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机构,探索出“公益性+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既为社区及周边城西社区、西关社区的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也向周边居民、上班族开放;同时拓展老年人休闲文娱、健康体检、日间照料等多元业务,让“老人小饭桌”实现可持续发展。

  龙帝水云间智慧养老中心办公室主任申继芳说:“我们在高平运营着4个‘老人小饭桌’,府兴社区日均服务七八十人次。社区老人可享专属优惠,面向上班族、学生的定价也低于市场价。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拓展托养和理疗服务,开展日托、短托、长托,充分盘活各类功能室,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便捷的养老服务,乐享幸福晚年生活。”

  近年来,我市聚焦老年人的需求,持续推进幸福养老工程建设,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家庭尽责”原则,在社区、乡村建起“老人小饭桌”,不仅让老人在家门口能吃上热乎饭,还不断拓展新功能,提供健康体检、日间照料等多元服务,让老年人真正“暖胃又暖心”。如今,我市已建成1所市级福利中心、12所乡镇养老院、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社区幸福工程、203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形成了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其中,120个阵地(社区7个、农村113个)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同时依托这些阵地,爱老助老活动常办常新,稳稳托住了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养老事业股股长王丛丹说道:“今年我们新建了6个标准化社区食堂,目前神农镇中庙村、中村村社区食堂,南城街街道庞村村社区食堂已投入运营,其余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内全部完工投用。下一步还将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从核心城区逐步延伸至更多村(社区),满足更多老人步行可达、方便可及的就餐需求,让民生温度转化为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幸福。”(李璐璐 冯一鹏)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