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薯窖带来致富新“薯”光
近年来,我市立足做优做强“红色的薯”文章,依托天然富硒土壤的资源优势,规模化种植5万亩富硒红薯,并配套建设5个智能化薯窖,推动红薯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村民增收。
石末乡是我市富硒红薯的主要种植区,在该乡北凹村配套建设的智能化薯窖,不仅保障了红薯的品质,也延长了红薯的存储期和销售期。来到北凹村智能化薯窖,一排排支洞排列有序。各个支洞内,光线较暗,温度、湿度适宜。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将刚收获的红薯进行分拣、装筐、码放、存储。
北凹村智能化薯窖负责人牛裕成介绍说:“红薯一般在10月中下旬迎来收获季,这时候红薯大量上市,虽有销量,但价格较低,每斤在1.5元左右,但经过两个多月的窖藏之后,红薯售价能提高不少,大概能卖到3元一斤。”
北凹村智能化薯窖共有支洞64个,可存储400万斤红薯。每个洞内有自然通风孔,并配备了风机和喷水装置,能够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对窖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15℃之间,湿度在85%~95%之间,确保了红薯的储藏品质。
智能化薯窖的使用不仅解决了过去红薯存储难、损耗大的问题,还通过错峰销售,提高了红薯产业的整体收益。目前,我市分别在北诗镇北诗午村、三甲镇赤祥村、石末乡北凹村、河西镇南凹村、新庄村建成5个智能化红薯窖,可容纳6万立方米、储存达1万吨的红薯。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形成了集红薯科研育苗、种植、仓储、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也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李金莎 邢宇琛)
本页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