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我们的节日

望云龙灯舞出非遗年味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10 【字体:

  舞龙是中华民族流传千余年的传统民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元宵佳节将至,寺庄镇望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森又开始忙碌起来,与村民们一起舞龙灯、闹元宵,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望云村有舞龙贺岁的传统,望云龙灯更是历史悠久,其创制于清初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村民们闹元宵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并入选了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到望云村党群服务中心,锣鼓欢腾、好不热闹,30名队员身着绚丽彩装,舞动着两条长龙,正为晚上的起龙仪式做着准备。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只见两条栩栩如生的红龙和黄龙跟随着绣球上下飞舞,时而你追我赶,时而齐头并进,时而腾空盘旋,将巨龙腾飞、龙盘虎踞、神龙摆尾等姿态演绎得淋漓尽致,场面甚是壮观。

  作为第六代引龙传承人的苏森,舞龙已有30多个年头了。他向我们介绍,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望云龙灯不再是“一龙独舞”,而是“双龙共舞”,将为村民们带来双倍的祝福与喜悦。同时,队伍人数和动作也相对增多,不仅考验队员们的体力,更考验大伙的配合默契程度。“只要一个人走错一步,龙灯就会被捆住,耍不下去了。所以,耍龙灯的人,技术一定要操熟,一般一个动作要练十多遍才行。”苏森说道。

  今年的望云龙灯分为红龙和黄龙两条,造型壮观、活灵活现,每条各长60米,分别为13节,龙头威严霸气,重达50斤,龙眼炯炯有神,龙鳞靠人工手贴,制作工艺繁琐,还配套有烟火、龙珠等道具。舞龙表演包括“二龙戏珠”“蛟龙喷火”“龙头钻尾”“双龙穿档”“单盘柱”“双盘柱”等动作,一招一式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寄托了新春的美好寓意。

  “整场表演下来大概20分钟,全程共有50余人交替表演,演出队伍比往年要庞大。”苏森说,按照传统民俗,舞龙灯正式表演前要举行起龙仪式,将两条龙请出门,然后沿村进行“越边”巡游,并举行祈福活动,以求得神龙对全村的呵护和庇佑。

  夜幕降临,望云村灯火璀璨,人潮涌动。一年一度的望云龙灯起龙仪式震撼上演。随着一声响亮的号令,两条长龙在锣鼓声中缓缓舞动,龙首高昂,龙身蜿蜒,舞出了村民的欢庆喜乐,舞出了新年新希望。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连连拍手叫好,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精彩时刻,在浓郁的年味中感受独具特色的民俗魅力。

  村民王江东高兴地说:“龙灯舞起来,年味自然来。每年的起龙仪式是我们村最有仪式感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出门观看,希望一家人在巨龙的庇佑下都能健康平安、诸事顺遂。”

  望云龙灯,承载着望云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寄托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双龙共舞,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望云村党支部书记苏燕文表示:“今年我们的龙灯又舞起来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大家舞得都很卖力。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在给村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龙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李娜 文环)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