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图片集合

风好扬帆产业兴 乡村振兴阔步行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2-11-05 【字体: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出游的好时节。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来到寺庄镇釜山村,在古色古香的主街上走一走,感受时代的印记;亦或驾车行驶在四好农村公路上,看看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忙碌的场景,体验丰收的喜悦;也可带上家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到宁静淳朴的乡间,享受自然的乐趣……

  十年来,在高平广袤的大地上,一幅产业强、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十年来,高平市实现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202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2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82亿公斤,实现了粮食面积和产量双稳定。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05万亩,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累计总产值达18.95亿元,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6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84元……

  发展产业,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

  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奏乡村振兴曲。

  圪台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是高平市实施易地移民搬迁的行政村之一。2019年,圪台和沟南两个贫困村,整村搬迁到离原来村庄10多里的野川镇区居住。如今,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漫山遍野的连翘成为了促进村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野川镇圪台村村民张进山说:“圪台成立了合作社,种下了黄花树(连翘),我们每天在这打工,还能挣个工资,比起以前可是好太多了。”

  产业兴旺,农民富裕。野川镇圪台村通过发展光伏发电、蔬菜、黄梨、连翘、育苗大棚五大产业项目,建立“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村容村貌宜居宜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真正成为了闻名当地的示范村、标杆村。野川镇圪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吕永库告诉记者:“我们将搬迁村的一千多亩土地集中流转,采取村集体和合作社共同经营的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接续奋斗,乘势而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针对脱贫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弱、发展慢等现状,高平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从发展集体经济薄弱点切入,实施“一矿带一村”行动,要求科兴集团所属的11个煤矿对口帮扶11个脱贫村。其中,对产业发展基础好、区位优越便利的村,实行产业带动模式;对村集体资源较多、有承接投资优势的村,实行资产盘活模式;对产业、资源、资金匮乏的村,实行包村帮扶模式,力争3年内实现全市11个脱贫村集体经济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跨越式发展”,让脱贫村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成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

  聚焦特优,精心打造“五彩农业”

  红薯丰收季,甜蜜飘香时。在河西镇丁壁村丁壁源合作社的红薯种植基地,割苗机、挖薯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个个红薯破土而出,社员们熟练地翻拣刚出土的红薯,并分拣装箱,田间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社员冯换文说:“今年通过品种改良,红薯长势喜人,产量也上去了,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挣钱,很高兴,干劲也大。”

  2019年,河西镇丁壁村与山西本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丁壁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000多亩,种植多种富硒农作物。今年,合作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红薯种植、深加工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西本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娄斌介绍:“今年,公司种植了2000亩红薯,每亩产量大约5000斤,预计总产量有1000万斤。另外公司还引进了深加工项目,把红薯加工成冰烤薯等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红薯是高平市“五彩农业”之一。为实现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平市以“一院两站”为支撑(高平市甘薯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高平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创新采用种苗脱毒、高垄育苗等新技术,示范推广脱毒红薯种植面积5000余亩,亩产量由过去的1500公斤增长到3000公斤。构建起“两核、三片区”的空间布局,红薯种植面积5万亩,主要分布于5个乡镇,年产量10万吨。涌现出晋宝绿珍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出果干果脯、粉条、酸辣粉等系列产品,年产值4亿元,带动3万余农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高平市聚力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心打造了白色生猪、黄色黄梨、红色富硒甘薯、黑色食用菌、多彩潞绸“五彩农业”,加快建设“五主五辅”农业产业链,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成立农投集团,整合全市农业资源,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三产的融合发展。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晋城唯一。

  文旅康养,助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走进寺庄镇釜山村,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棋盘六院、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碧波荡漾的泫水湖,目及所至,皆是风景。“今天和朋友一起过来的,感觉这里特别漂亮,古色古香的建筑,浓郁的人文历史,时代的记忆和现代的元素在这里实现了交融,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漫步于古街的游客阿玲开心地说。

  釜山康养片区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由高平市农投集团投资建设,现已完成村庄的改厕、改水、改污“三改”工作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立面改造、污水处理站建设,实现了人居环境大提升。如今旅游公路、车行道、步行道、环湖步道、绿道,阡陌纵横。修葺一新的党群中心、邻里中心、文化广场,也成为了村民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釜山村还积极推进文化繁荣和产业发展,以古村旧时光休闲旅游环线为中心,重新修缮了棋盘六院等文物古建,修建了钱币博物馆,改造了供销社,营造出“釜山1978”大时代风格商业步行古街。同时以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建11栋智慧大棚,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项目负责人王斌达说:“按照精品康养、釜山片区的总体定位,围绕山水观光、餐饮休闲、古村民宿、时代体验、果蔬采摘为主的乡村文旅业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真正将釜山片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康养胜地。”

  示范引领,全面带动。高平市坚持点、线、面一体化协同推进,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以七佛山、牛山生态圈为“两环”,以“百村百院”为支撑,建成了具有高平特色、主题突出、个性鲜明的以苏庄为“会客厅”,良户为“书房”,南河、果则沟为“卧室”的“三室一厅”。今年,南城街街道瓦窑头村“康养+红色旅游”特色名片、野川镇韩家庄村“康养+农林文旅”发展试点成效初显。我市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唱响全域旅游“四季歌”,不断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

  随着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的乡村美丽宜居,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发展活力迸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高平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释放发展动能,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阔步前行。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