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 深挖潜力 缓解城市停车难题
盘活资源 深挖潜力 缓解城市停车难题
市政协委员 王天佑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过去一年8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现实生活中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兑现,也确实让我们可感可及。但是停车难问题一直是让广大民众感到困扰和心生焦虑的一件事情。我们去奥莱购个物吃个饭,可能半个小时停不下车;去喜镇苏庄看个灯看个演出,可能车要停在几公里以外;红旗新天地等大型商超跟前的停车场,白天一位难求,晚上却空空如也;还有一些住宅小区,地上车满为患,地下车库却是闲着空转。
仔细分析起来,造成我市停车难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总体车位缺口较大。根据交警部门数据,我市市区现有机动车5.4万辆,但目前建成区的停车位只有4万多个。单从数字对比来看,车位还有14000的缺口。
二是小区车位配建不足。老旧小区70%没有地下车库,总体上看,户均车位不到0.5个;新建小区地下车位平均配建比也只有1:0.85左右,通俗地讲,就是平均1户不到1个车位。
三是停车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城市建设跟不上车辆快速增长的步伐,停车设施先天不足,留给我们的可操作空间又非常小,于是就出现了丹河路、旧太洛路、泫氏街、康乐街等路段车满为患、交通拥堵的情况。
四是地下车位利用偏低。虽然市区的住宅小区建有16000多个地下停车位,但从调查的情况看,总体使用率不足40%,有的小区甚至不足20%,造成小区周边乱停乱放较为严重。概括起来,一个就是“有车无位”,主要是车位不够,另一个就是“有位不停”,主要是车位夜间闲置和地下车位空置。相比于我市城市空间天然受限、新增车位相对困难而言,我觉得盘活当前车位资源,深挖现有停车潜力,让广大车主“有位停车”“入位停车”显得更为现实、更加有效。
为此,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一是智慧共享,提高车位使用效率。可通过城市指挥中心开发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共享平台,将收费停车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位全部纳入其中向市民开放,车主可以提前预约车位,按时段支付合理费用,无收费权限的行政事业单位可委托第三方统一管理(如国投智慧出行公司)。目前,市区收费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已降至每天不超过5元,红旗生活广场地下停车位夜间向民众开放,一晚最多收费5元。同时,继续加强与开发商和物业的沟通协调,推进以适当价格出租出售地下车位,深挖地下车位停车潜力,提高地下车位利用效率。目前,有的小区地下车位的租金已降至每年1800元,如果还能再降点,效果可能更好。
二是系统共治,强化公共停车管理。研究制定精准的收费政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段进行合理收费,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路边划设的停车位可根据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合理设置停车时长限制,安装电子警察,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应加大停车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停车行为,及时查处乱停乱放现象,保障道路畅通和停车秩序。
三是规范共建,优化公共交通出行。我市已实施免费公交多年,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解决好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城市自行车道和步道网络,鼓励居民绿色出行。规范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出行模式,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缓解城市停车难题。
总之,盘活停车资源、深挖社会潜力是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一环。通过提高车位利用效率、优化停车管理模式、应用智能停车技术、优化公共交通出行等一系列举措,停车难问题应该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当停车不再是困扰我们的困难事和烦心事,我们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将洋溢着春风化雨般的暖意和温情。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