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高平(2016—2025)| 老旧小区 背街小巷:从“老破小”到“幸福家”!
一手抓新区建设,一手抓老城区改造,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山西省随即开展了“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开始全面调研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情况,一场城市焕新旧空间“逆生长”的魔法开始了。
市住建局房产股副股长王红艳说:“老旧小区改造千头万绪。早在5年前,也就是2020年,市里就提出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老旧小区改造思路。”
2021年,我市正式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善群众基本居住环境,是改造的第一步。大家看这两张照片,能认出是同一个地方吗?这里是公安小区,改造后的样子和过去判若两地,它也是我市首批改造的小区之一。
这个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小区,住着123户人家。年代久了,路面坑洼、围墙破损、出入口失修,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公安小区居民梁丙立说:“冬天路面结冰,骑车容易摔倒,夏天下大雨,满是水坑,自行车、汽车驶过还会溅一身水,很不方便。”
202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首先满足群众居住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要求,住建部门集中解决了小区路面、下水管网、基础设施的老问题。
公安小区居民梁丙立说:“改造后效果相当好,路面变得十分平整,孩子玩耍也更安全,尤其是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实现了分流,各司其职。”
市住建局房产股副股长王红艳说:“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街道办事处牵头入户调研,每个小区的改造方案都改了三四遍才定下来,就是要‘把实事办实’。”
2021年,首批3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五千多户、两万多居民先尝到了甜头。
南城街街道公路段小区居民丁年富说:“墙面粉刷白了,楼焕然一新了,道路平坦了。”
凤和社区居民李天福说:“改造后路平了,下雨也不再积水,做得确实好,这真是项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
小区变美了,串联千家万户的背街小巷,也跟着“改头换面”。
市住建局房产股副股长王红艳说:“其实背街小巷的改造要比老旧小区还要早。从2019年开始,在每一次的城市更新项目中,都会涉及几条背街小巷改造。我们重点抓立面改造、路面硬化、管线入地、雨污分流等问题,持续推进绿化、亮化、景观工程改造工作,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改造方案。”
金峰西路藏着几代人的记忆,过去路面坑洼居民出行难,商户生意淡,今年改造完,彻底变了样。
金峰西路居民刘晚根说:“我在这儿土生土长,家里几代人走这条路,以前从未见过柏油马路。如今柏油路修好了,真是好得没话说,这实实在在惠及老百姓的事,必须给你们点赞。”
金峰西路商户孟连英说:“这条路我们确实盼了好些年,如今总算修好了。不仅出门方便多了,来往的行人也变密集了,店里的生意自然越来越红火。”
对老百姓来说,“好生活”其实很具体 :一部能直达6楼的电梯、一处有景可憩的口袋公园、一条下雨不堵、通畅干净的下水道,一条串联记忆却更加美丽的小巷。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管到底、建到底,就为了让群众期盼的事,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市住建局房产股副股长王红艳说:“到现在,改造完成了140个老旧小区、56条背街小巷。今年还要改造55个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同步推进,年底就能实现全覆盖。改造不是终点,后续管理我们还要跟上,让老百姓住得舒心、住得长远。”
建设新区不忘老城区居民生活状态,通过一件件民生小事,体现出浓厚的为民情怀。从“面子”到“里子”,从老小区到小巷子,变化看得见、摸得着。这十年,城市在成长,幸福在升级,而这一切,都藏在老百姓的笑容里。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