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栏 >> 民生实事专栏

高质量发展在高平(2016—2025)| 老城区改造:连心桥 幸福路!

来源:高平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21 【字体:

  建设北路的人行天桥上视野清晰,一侧是百货大楼,另一侧则是新红旗生活广场,数年前,作为高平新兴的商业街区,这里也是高平秩序最乱的地段。

  市交警一中队民警张帆说:“以前早晚高峰,这段路得安排专人疏导,经常发生小事故,我们的出警率也非常高。”

  建设路是高平市区交通的主干道,这里商住楼、居民楼交集,是连接高平南北的最主要干道,曾经这里车不让人、人不让车,道路交通安全险象环生。

  市住建局城建股科员谢莉说:“当时我们就商量能不能东西架一座天桥疏散人流、缓解压力,我们联合市政、交警、规划等部门就到现场多次实地调研论证,拿到可行性报告后又向市委、市政府做了汇报,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马上就办。”

  在设计这座天桥时,市委、市政府特意把天桥与周围的法国梧桐街景纳入考量,大家现在看到的桥体支架线条舒展,和路边梧桐树的枝干形态呼应,远看就像梧桐枝干自然“托”起了桥面。既不遮挡树荫,又让天桥和老街区的绿意融成一片,安全又舒服,还保留了这一带大家最熟悉的模样。

  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用,2019年底,我市首座人行天桥在建设北路(新红旗生活广场—百货大楼)投入使用。

  市民庞雨说:“现在来这儿逛街,走天桥又方便又踏实。累了在桥上歇脚,看着车流穿行在梧桐树下,都觉得是种享受。”

  如果说建设路的人行天桥,方便了群众日常购物、市井生活。那么康乐东街天桥则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随着高平“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深入推进,现在的群众只需要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这也使得政务服务中心周边的人流量日益增大,“停车难”和“过街难”成了新问题。

  办事群众李鹏说:“以前来这儿办事,最愁的就是停车。周边车位本来就少,有时候实在找不到地方,只能把车停在路边。可等办完事出来,挡风玻璃上就多了一张罚单,心里真是又急又气。”

  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牛俞清说:“当时每天来办事的人有1000多人、100多辆车,只有楼前能停车,有大约90个车位,远远达不到需求。”

  这次,市委、市政府将天桥建设与配套停车场一体规划、同步推进,2020年12月,康乐东街人行天桥及其配套停车场竣工并投入使用。

  市委、市政府在天桥的建设布局上,经过了深思熟虑。从商业繁华区到办事服务集中地,再到学校、医院等人口集聚区,每一处天桥的选址都精准对接群众的出行需求。2020年,友谊东街天桥(紧邻东方红小学)启用;2022年4月,克服疫情影响,市人民医院天桥(配备4电梯4楼梯)如期投用,考虑到病人出行的特殊性,特意加装了电梯。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交通需求集中,天桥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各区域的通行压力。

  学生家长李惠说:“以前每到上下学,这里就堵得水泄不通,现在有了天桥,孩子们自己走上去,安全,我们接送孩子也轻松多了,路也明显通畅了。”

  这几年,高平经济一枝独秀,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点直接体现在汽车保有量上。

  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势头很猛,每年新增车辆都在5000辆以上。车辆数量的快速增加,让本就紧张的停车位更显稀缺,早晚高峰时段,各个商圈、办事场所周边的停车压力尤为突出。

  车多了,往哪停?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增设停车场列为民生实事项目。2019年借着“两下两进两拆”整治,一下新增了4个收费停车场、12个免费停车场;2021年又推行智慧停车场,现在全市已有10个智慧停车场,全部接入了全市系统。打开手机就能查空位、预约缴费。

  市住建局城建股科员谢莉说:“我们除了在‘建新’和‘提质’上做文章,还要‘挖潜’,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停车位。要求新建小区必须按照合理比例规划停车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老旧小区进行停车位改造扩容,最大限度挖掘停车资源。”

  今年,我市又在长平广场和泫氏街新建两个便民服务市场及停车楼,可新增车位368个,实现“停车+购物”一站式服务。

  建设新区不忘老城区居民生活状态,通过一件件民生小事,体现出浓厚的为民情怀。说到底,就是想让大伙儿出门过街时少些慌张,停车办事时少些折腾,让每个人都能从城市的点滴变化里,摸得着温度,感受得到幸福。这点点滴滴的微幸福,就是老百姓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稳定感。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