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丨2023·民生实事:我们如此热爱高平!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2023年5月26日,第八届炎帝故里民间交流活动如期举行,这是来晋台胞最多、规模最大的晋台交流活动,呈现出更加注重两岸交流、文化传承、精神弘扬、项目合作、群众参与的特点。高平也继承炎帝民本思想,厚植为民情怀,民生答卷常答常新,“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高平”可感可及。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喊出“我们如此热爱高平”。
孩子们在阳光下活力成长的模样,总能让人想起那些闪闪发光的中学时光。这里是位于市区北部的高平八中,而关于它的建设过程,发生了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
高平八中初一学生家长梁灵慧说:“住下以后才知道,孩子上学不方便,来回要经过石油公司的涵洞,就得一个人专门接送孩子。咱就想的给市长热线留个言,没想到领导第二天就来了。”
接到市区北部的群众热线后,原健书记第二天就到现场实地调研,这里有6000户群众入住,但周边没有一所学校,孩子们上学很不方便。便立刻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把八中建在现在这个位置,同步规划建设了太华幼儿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五校五园”遍布主城区、高铁新区和开发区,从根本上优化了我市城乡学校布局,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高平发挥零工市场作用,综合运用专场招聘、技能帮扶等方式,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快喜标兵管家负责人崔泽宇说道:“我觉得零工市场挺好的,帮了我们大忙。本来我今年都要去外地打工了,后来通过零工市场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收入也很可观,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我很满意。”
从2018年开始,高平已连续多年将“技能高平”作为惠民工程,帮助更多人实现高质量就业。2024年,高平城镇新增就业5900余人,为222家企业、1.9万名员工发放了稳岗扩岗补助。
2023年,高平政府出台的慢性病“两病”门诊兜底救助政策,给像刘连珍一样的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刘连珍家属张红艳说:“以前一个月得花1500多元。现在政策好了,报销下来也就是四五百元,花得少了。拿上医保卡,在医院直接就报销了,可方便了。”
近年来,高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续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医疗服务,让更多困难家庭“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三所医院”建成后,可新增床位1000张;为4万余名适龄女性免费或补贴接种HPV疫苗;参保人员就医免收住院押金、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一项项便民惠民医疗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间烟火气,幸福沸腾时。连续三年,炎帝灯会花灯璀璨,点燃了新春的年味,炎帝庙会人头攒动,展现出高平的风采。
市民张艳枝赞叹道:“当无人机点亮夜空的时候,特别震撼,尤其是神农炎帝、炎帝大殿、大美高平、高平欢迎您这些画面出现的时候,特别美、特别壮观。”
“把老百姓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把政府干成的事变成老百姓叫好的事”。近年来,高平财政支出的85%以上都用于了民生。北城段到寺庄段美化亮化,暖到发光;二孩、三孩育儿补贴,政府让咱薅羊毛;我收到了高妈寄送的文旅大礼包,我要回家;年年发放100元新春消费补贴,政府发压岁钱了;城乡用气“同城同价”,一年能省一千多;养老金每月增加到220元,老人幸福再加码;仅2024年,累计发放医保补贴2545.23万元、生育补贴4005.26万元、家电补贴301.23万元、购车补贴472.26万元……发发发、补补补、免免免,民生实事接连兑现,件件暖心,“高妈”声名一时鹊起,高平“暖到发光”。
政府爱人民,人民爱高平。为防止游客绊倒,安保人员用脚踩在门钉上;大妈行动迟缓,交警就弯下腰背老人过马路;暴雪来临,群众一呼百应,彻夜清除积雪,保障群众出行;炎帝庙会熙熙攘攘,机关门前可纳凉歇脚、免费补给;我是“轮椅男孩”,在众人的臂膀上我看到了从未看到的善良。
一桩桩、一件件,都被人民看在眼里,评论区里见心声,“我们如此热爱高平”一次次刷屏。高平成为每个人内心的自信与骄傲。(张超坤 祁笛 崔凯)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