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下议民生,产业旺了日子甜了——高平市郭庄村党支部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在高平市建宁乡郭庄村的古槐树下,村民们谈笑风生,“凤坪壹号”大棚蔬菜、连翘产业、文化礼堂等新话题,正悄然取代往日的家长里短。焕然一新的背后,是该村老槐树议事会带来的结果。近年来,村党支部探索实施“老槐树下议民生”,议出了产业兴旺、生活和美的好日子,获得了“晋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村”等诸多荣誉。
产业破局,蹚出转型新路
据了解,由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组成的议事队伍,对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等事务实行“收集—商议—解决—反馈”闭环决策,让村里事村民说了算……
在郭庄村,不少村民依赖煤矿分红,但由于收入不稳定,有的村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听到这种声音后,议事队伍马上向村党支部进行了汇报。
破局从土地整合开始。面对土地细碎、效益低下的难题,村党支部果断推行“小田并大田”。党员带头示范,流转200余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随着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的丰收,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也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有了规模化土地的支撑,郭庄村党支部乘势而上,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区位优势,乘势发展起了现代设施农业。创新采用“党支部+强村公司+农户”模式,建成“凤坪壹号”现代农业产业园,西红柿、西葫芦等直供周边商超,一期带动10名村民就近就业。今年,又新建200亩现代化智慧大棚农光互补项目,采用“棚顶发电、棚内种植”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此基础上,村民们群智群策,商量着盘活山地资源,并通过流转荒山种植了300亩连翘。盛产期预计年收益可达百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广说,“连翘果”正成为富裕村民的“金果果”。“从土地整合夯基到现代农业引领,再到连翘经济拓新,多元产业让老槐树下的村民越来越有希望。”
生态宜居,绘就诗意家园
“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跟城里小区一样!”村民苏玲在清廉主题公园健身时满脸自豪。郭庄村的美丽蜕变,是村党支部推动“拆、建、美”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结果。
近年来,郭庄村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积极发挥老槐树议事会作用,引导全村党员干部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通过拆除危房1056平方米、闲散用地8200平方米,腾出空间建成民心路、小公园、篮球场;种植观赏树300株、绿化7000余平方米,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我开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这让我心里敞亮多了!”村民郭有龙激动地说。因为通往家门口的路面年久失修,过去十几年,郭有龙家的车都没办法开进院。了解这一情况后,村两委干部积极协调,筹措资金,经过多方努力,对这段路作了拓宽、硬化,这让郭有龙全家人的出行方便了很多。党群服务中心悬挂的“为民修路办实事,民生工程暖人心”锦旗正是村民郭有龙父子所赠,“修好的是路,也是民心啊!”
治理有效,筑牢善治根基
“现在大家争着做好事,纠纷少了,环境更好了!”《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办法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干事热情;作为移风易俗的主阵地,郭庄村文化大礼堂已有12对新人在此举办了简约而庄重的婚礼,“热闹省钱有意义”的新风尚正重塑村民生活……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郭庄村党支部依托老槐树议事会机制,创新推出“党建引领、以调促谐、就地化解”的善治路径,以“1234人民调解法”及配套“24字原则”为基准,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网”收集社情民意;两会分级化解纠纷,村调委会初调简易纠纷,疑难问题上乡“综治例会”研判;“三情”工作法摸透实情、洞察隐情、付出真情;“四里”要求调解员沉进村里、常到家里、融进心里、把握法理。“24字原则”即急事急办、缓事长管、难事众议、小事也管、接诉备案、就地化解。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靠真心和法理情去认真化解!”省级调解能手孟爱锁是这套机制强有力的践行者。7年来,他沉到村里、走进家里,一丝不苟用“真心+法理情”化解村里的纠纷。近两年来,郭庄村成功调解纠纷20余起,成功率100%,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水网改造、户厕革命等民生工程扫清了障碍,擦亮了郭庄村“治理有效”的品牌。
从产业兴旺到生态秀美,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序,郭庄村的蝶变是一曲乡村振兴赞歌。“下一步,我们要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紧扣‘一村一品’,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智慧大棚农光互补项目,打造智慧农业样板区,培育‘农业+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拓宽增收路径。同时,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微景观’打造,以细节提升撬动全村焕新,真正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杨文广表示。(陈祉璇)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