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在高平】神农镇中庙村:农文旅融合 古村焕新生

初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为神农镇中庙村的青砖灰瓦镀上了一层暖金色。村内的小广场、小游园里,老人们悠闲锻炼;“八坊三十六院”内,传来孩子们研学的欢声笑语。这幅宜居宜游的景象,是中庙村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古村焕新生的生动缩影。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中庙村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抓手,拆除危旧房屋,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如今,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取代了乱搭乱建,小型休闲广场成为村民休憩议事的新空间。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取代了昔日陈旧的办公场所,便民食堂解决了老人的用餐难题,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乡村生活的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道路平整,街巷宽敞,带着小孙女出门走走,心情特别愉快。”村民邢红良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作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中庙”及44处明清古建的传统村落,中庙村以“千万工程”为契机,通过村企联建,确立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路径。村里秉持“修旧如旧”原则,系统性修缮了古中庙、高楼院等重点建筑,并科学规划打造“古香中庙”品牌,让“八坊三十六院”从历史走入现实,成为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
“中庙村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游客田鹏赞叹道。


立足文旅基础,中庙村通过整合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与市农投集团、文旅集团等企业合作,以“古香中庙”文旅康养融合项目为基础,发展起黄梨种植、红薯种植、炎帝酒厂、苗木花卉、智能蔬菜大棚等12个产业项目,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的以工代赈方式,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村民王振国说:“我是苗木花卉基地的绿化工,村里发展产业,我们都有了工作,收入也很稳定。”
在文化的牵引下,中庙村的吸引力超越了地域限制。这里不仅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窗口。孩子们在这里进行研学,深度了解古建文化,体验非遗技艺;外国游客也慕名而来,观看八音会、神农高跷,亲手制作香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涛表示:“通过多措并举,我们推动了古今融合、产业融合,让古村焕发新生。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古香中庙’品牌建设,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从改善人居环境到激活传统文化,从培育特色产业到带动村民共富,神农镇中庙村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与民生互促共生的振兴之路,一幅“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宋海风 郭少宇)
本页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