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界视点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行丨追“智”逐“绿” 向新而兴!长平公司以绿色矿山建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11 【字体:

  夏至长平,草木葳蕤;丹朱河畔,水流汩汩。打破了人们对煤矿环境差、煤尘多的固有印象,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绿树成荫,鲜花点缀,加上现代化的建筑和智能化的设备,让人不禁放慢脚步,陶醉其中,煤矿、绿色、智能碰撞出的火花竟然如此耀眼……

  近年来,长平公司紧紧围绕矿井发展规划,以控污减排为中心,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到管理全过程,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矿山生产智能化改造,率先蹚出了一条“智能绿色安全高效开采”的煤炭产业升级路。

  精算“生态账” 降碳提能建设绿色矿山

  水环境是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如何让一滴水获得新生?长平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中水复用。

  长平公司曾是由地方小矿经两次改扩建而形成,小井滚动式发展的特性,导致现有的管网系统不能满足对水资源的有效管控和重复利用。“矿井水、生活水处理站工艺末端的水复用率低,极大地造成原水资源的浪费和中水资源流失。”基建后勤部副部长郭晨说。于是,长平公司稳步推进中水复用项目,使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中水也称再生水,是指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可以进行重复利用的水。长平公司的中水复用项目是在矿井水污水处理站安装反渗透系统,利用先进工艺,把中水优化过滤,将其用于锅炉补水、煤场雾炮、园林绿化等。“根据试运行效果计算,按照每天设备运行20小时,年替代深井原水用水量约为15.9万立方米,年节省原水直接费用为39.75万元。”郭晨自豪地说。

  不仅如此,为扎实做好水源保护、污水处理等工作,长平公司聚焦污染源治理等重难点工作,积极推进源头防范和综合治理。对芦家峪风井污水处理系统全面扩容升级,引进最先进的一体化池+RMB膜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治理标准,污水处理能力提高至每天1300立方米,且经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了芦家峪区域污水排放的问题。长平、釜山、芦家峪三地的污水处理每年可实现节省原水约36万立方米。

  精打细算的“生态账”,解答出长平公司绿色节能发展的“方程式”。省下的就是赚下的!长平公司始终秉持这一经营方略,将洗浴水、矿井回风、压风机组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用于风井供暖、井筒保温、洗浴水加热等,有效降低企业能耗,实现低碳生产。“即使是燃气锅炉也有排放物,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余热回收项目则是纯绿色,可以做到零排放,实现废旧资源再利用。”基建后勤部后勤办副主任范伟鹏说。该项目用热泵供热替代了燃煤锅炉供热方式,节能环保,绿色低碳。

  科技领航 以“智”赋能推动绿色开采

  “只要网络覆盖过的地方,井上井下都可以看!”近日,由省能源局、应急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在对长平公司智能化矿山建设进行验收。听完智能信息部主管技术员原中豪的汇报后,专家组深入井下,对53101智能化掘进工作面、6302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主运皮带和辅助运输的智能化系统整体运行进行了验收。最终,长平公司被评定为中级智能化矿井。

  智能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长平公司抓住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化趋势,围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持续加大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力度。

  进入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映入眼帘,井上地面重要区域的视频信息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井下一氧化碳、瓦斯、温度等参数,采煤等场景一览无余。

  智能化监测、智能掘进作业管控、AI智能预警等平台让每一个环节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盯着电脑,监控矿井生产。实时动态的数据变化让整个矿山的安全生产情况尽收眼底。

  “以前数据不通,想要获得监测、通风、电力调度等部门的数据,部门间都需要打电话询问。现在,我们打破了数据壁垒,井上井下的情况随时可见,实现了信息共享。”原中豪指着显示屏说,AI视频分析系统上清楚地显示着井下各个工作面,报警个数、等级、趋势等信息一一呈现,通过“厘米级”精准定位,精确读取人员在巷道的位置。井下人员始终处于可见、可控、可追溯状态,为日常人员入井管理、生产调度及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围栏功能,通过精准定位和视频分析,对要害区域进行管控。”原中豪介绍,煤矿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就是综掘机伤人,现在,在综掘机运行的时候,把电子围栏功能打开,如果有人进入综掘机运行范围,系统会发出报警,综掘机就会立马停止作业,保障了人员安全。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综掘工作面的顺利投用,将职工从繁重的工作和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通过“智慧大脑”,矿井实现了远程一键采煤。“这是智能化掘进机一体配套设备,可以井下远距离一键启动割煤,井上远距离操控采掘作业。”综掘二队机电副队长豆沁峰介绍道,以前,最少需要配备4个人作业,人工割一排煤需要40-50分钟;现在,智能化掘进机使用后可节省2-3人,割一排煤也只需要30分钟。同时,水仓和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后,操作人员只需在地面集控室,就可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井上下各系统“监测、控制、管理”的一体化及智能联动控制,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相继建成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智能主煤流运输系统、智能辅助运输系统、主通风机集控系统、智能压风系统、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下各个系统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减系统、减环节、减设备、减人员”落地见效,煤矿智能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向绿向新 竭“净”所能绘就绿色画卷

  一块废弃煤矸石,如何开启神奇的“循环之旅”?

  煤矸石是煤矿在开拓掘进、采煤和煤炭洗选等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碳岩石,也是我国目前存放量最大的工业固废之一。长平公司将矸石山作为绿化重点区域,不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削坡整平,进行“自下而上、推平堆积、分层碾压、黄土覆盖”的排矸覆土,在矸石山平面造地、立面造绿,促进矿区环境保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通过填沟造田和对边坡进行紫穗槐栽种绿化及顶部覆土种植树木,矸山得到了有效治理。”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贾浠月说,在种植树木5000多株的同时,矸山实行边排矸、边覆土、边绿化,目前,长平公司李家河、回沟、窑沟村西矸石填埋及土地复垦项目均已完成,矸石填埋总计712万吨。

  在长平至釜山约5公里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翠色欲流;长平滨河公园依河而建,天蓝水清、相互映衬。清新整洁的环境成了职工下班后漫步、休闲的好去处。“井上园林式、井下工厂化。人家都说我们是在山水画中上班!”有着20年工龄的监测队值机员宋珊珊感慨道,“包括我在内,矿上有很多‘煤三代’,大家以矿为家,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平公司锚定“双碳”目标,狠抓生态修复和节能减排,牢牢守住环保底线,推进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了“绿化达标单位”“矸山治理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在绿化投入方面,新修了长平滨河公园、釜山滨湖公园,种植了阔叶树6409株、针叶树2.28万株、花灌木93万株,绿化覆盖率达67%。

  向“绿”向“新”,点“绿”成“金”。长平公司紧抓“绿色”和“智能”两大核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创新技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