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界视点

匠心工美 华彩三晋

来源:太行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30 【字体:

游客在工艺美术精品展厅的泥塑展区参观展览。本报记者 李剑锋 摄

□张雪婧

精美的推光漆器,惟妙惟肖的泥塑,宛如照片的剪纸,一品难求的文创……10月24日至28日,第五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工艺美术博览会和第九届中国·山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暨文创产品展在高平蔡志忠美术馆举办,铁壶、陶瓷、布贴画、唐卡、珐华器、蜀绣、蜀锦等近100个品种、近万件展品匠心独运、“艺”彩纷呈,为每一位走进展馆的人奉献了一场跨越时空与文化界限、融合传统与文创技艺、富有创新与时代特色的艺术盛会。

来到蔡志忠美术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氛围便扑面而来,高亢激昂的八音会正在非遗展演区上演。虽然北方的秋末凉风习习,但台下依旧座无虚席,大家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一极富感染力的传统表演。

顺着人流走进主题展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作品被摆放在展台上。“我是长治堆花和布贴画的粉丝,这次专门追到高平来了。”参观结束,游客张琰不仅过足了眼瘾,还购买了很多堆花小物件,准备当作伴手礼送给朋友和家人。

在众多的参观者中,一位身背双肩包,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外国友人正和一位工艺美术大师交谈着。“研学时了解过关公文化,所以看到这个作品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认识它的作者,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交流,也想要把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们。”

齐缘是俄罗斯的一位教师,长期以来都在研究汉学和推广中国文化,这次专程从太原来参观。从小就喜欢中国文化的她一路看、一路聊、一路拍,每一件展品都让她异常兴奋。“这里有非常多漂亮的、出色的作品,我都不知道哪个是我最喜欢的。”

位于晋城工艺美术精品展厅的泥塑展区,莫过于整个主题展区里最热闹的地方,不仅吸引了许多人参观品鉴,更成为很多小朋友们的打卡地。“我特别喜欢这个泥塑,我感觉捏得特别好、特别生动。”9岁的王奕雯在展台前仔细地观赏每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这次非遗工美展,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泫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史月明老师特意创作了一组《炎帝故里闹元宵》系列泥塑作品,运用细腻的捏塑技法,以“烤集火、舞花灯、耍乐、说鼓书、八音会”等为主体素材,配以“金代戏台、古代大门”的丰富画面,穿插当地特色小吃,形成了一幅人山人海、热闹欢乐、喜庆有余的过节画面,让人目不暇接。“我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有夸张、写意的元素在里面,比如表情动态,非常有张力,让大家看了之后感觉非常艺术化。”史月明说这组作品他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完成,反映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闹元宵的场面,共分了8个部分,有18件作品,160多个人物,200多件道具、背景。

除了参观非遗工美,还有不少人是奔着文创产品而来。在最美家乡·城市礼物——文化创意展厅,寓意着感恩、包容、吉祥如意以及平安喜乐的文创玩偶“佛小伴”受到追捧。“我是专门来买‘佛小伴’的,特别喜欢这个文创,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此外,因《黑神话:悟空》而爆火的“跟着悟空游山西”系列文创产品也销售火爆,“没想到这次的博览会,涵盖了这么多‘悟空’元素的文创,让我大开眼界。”高平市民李子琪满载而归。

据了解,本届展会以“匠心工美华彩三晋”为主题,共设置了主题展区、标展展区、非遗展示区、非遗展演区和户外展区5个展区,共吸引了200多家单位参展,包括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以及上百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这次的展览的规格、规模、题材都远远超过了往届,汇集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近万件的非遗展品、工美精品和文创佳品。”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主席洪慧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参展的工美大师、文创大咖充分利用博览会平台优势,切磋技艺,互动交流,让博览会的内涵更加丰富。

“我们这次这个团队老中青三代大师,全部过来参加咱们这个展会。”来自河南开封的汴绣,是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国青年刺绣艺术家、开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刘瑞红说这次他们把汴绣代表作,像《千里江山》《瑞鹤图》等都带来参展,希望能够与高平、晋城以及全国其他地方的大师们能够多层次多方位交流。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茹春玲,“高平的非遗让我很有触动感,我是一个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人,我觉得我有责任,要向高平这些非遗传承人学习。”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精彩。在欣赏工艺美、遇见非遗的过程中,不仅向参观者展现了各地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