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绸再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它织过龙袍,进过《清明上河图》……
七月
各位即将开学的大一新生们
陆续收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值得一提的是
复旦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
与前一年一样
依旧沿用了潞绸的设计
近日
复旦大学公布建校120周年特别版录取通知书
让古籍函盒遇见智能芯片
云南茶山连接复旦校园
录取通知书采用潞绸工艺
内页采用复旦科技成果“复活”的开化纸
今年还特别加上了防伪水印
烫金的复旦百廿logo印在封底
新生们拿到的每一份
都是建校120周年的限定款
礼盒整体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书匣
复旦蓝为主色调
以绒布包裹,触感温润
开合间尽显东方韵味
礼盒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潞绸为封的录取通知书
别小看这潞绸
长度足有450米
为了印花完整、染色均匀
硬是做到一次成型
每份封面的龙凤云纹
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在说:
“每位学子,都是明珠守护者”
第二层是两枚茶砖
一张沉金工艺文创NFC卡片、一封书信
诚意满满
不少网友惊呼:
“这简直是艺术品!想要!”
“分够了我自然会去!”
“考复旦=解锁潞绸新皮肤?
这波操作我服”
……
没人想到
这匹曾织过龙袍、贡过朝廷的潞绸
会以录取通知书封面的身份
在“00后”手里掀起新一阵“丝绸热”
潞绸“火”出圈
从宫廷引流到全民追捧
山西丝绸历史悠久,其中上党地区的丝绸文化积淀尤为深厚。在高平的开化寺大雄宝殿内,现存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画工郭发所绘壁画,其中有“妇女观织图”,经专家确认,从织女所穿服饰产生的皱褶及下垂感分析,为丝绸,而她在织机上所织之物也是丝绸。由此说明,宋代时的上党地区,丝绸已是生活中的常见之物。
从盛唐开始,潞绸就在“丝绸之路”通行,抵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明清年间是潞绸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潞安府(今长治)为朱元璋21子沈王朱模的封地。而潞安府一带因太行山特有的优质蚕茧原料,丝绸品质上佳,在明朝被定为朝廷贡品,形成较大生产规模。潞绸因此得名。
潞绸为工极细,色调有天青、石青、沙蓝、月白、油绿、真紫、艾子等十多种花色,犹如“捐碎璧于宝山,分零玑于瑶海”,与“杭缎”“蜀锦”齐名。甚至在《清明上河图》中,也能寻到“潞绸店”的字样。
明朝万历皇帝堪称潞绸“头号粉丝”,将其捧为“皇室指定款”。皇帝带货下,潞绸成为全民追捧的顶流,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需求刺激生产,当时潞安、长治等地织户数千家,织机超13000张,年产能10万匹以上,织工占当地人口十分之一,“西北之机,潞最工”,潞绸早就把“顶流”二字刻进DNA。
一匹潞绸百日工
老手艺藏着硬实力
为啥潞绸能从古代火到现在?看细节就懂了——料子够硬核,北方蚕丝堪称“丝绸界硬汉”,最长能达3000米,165层的被胎,得用5250个蚕茧才能织成。
工序够较真,从络丝、并丝到捻丝,光前期准备就步步精细,闯过298道关、耗时375天,方得一床被面。
技术够超前,老祖宗的织布机藏着“原始代码”,上万张图谱是初代“程序”,67年工龄的龙头织机装着1.6万张织板,每张2亿多个点位,而这些“代码”全存在匠人的脑子里。
老手艺搭黑科技
圈新粉又闯世界
如今的潞绸,早就不只是“守着老手艺”。走进山西潞安府潞绸集团的车间,老织机“吱呀”转着,新引进的智能提花机更厉害。以前2—4人盯一台织机,现在1人触摸面板就能搞定,效率翻6倍,人工智能算法让定制图案又快又准,轻松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这匹从太行山走出的丝绸,还带着“非遗出海”的身份,闯向了巴黎、圣彼得堡、新加坡。当“00后”抚摸着录取通知书上的潞绸,当外国友人惊叹于它的细腻纹样,这上千年的老手艺,正用最潮的方式,圈住一拨又一拨“新粉丝”。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