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设》杂志刊发丨毕海霞:推动乡镇党建办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行
《支部建设》杂志2025年第10期
刊发
高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毕海霞署名文章
《推动乡镇党建办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行》

2024年8月以来,高平市坚持将乡镇党建办规范化、实体化运行作为落实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的牵引性工程来抓,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开展,推动乡镇党建办从建起来、用起来到强起来。
高起点谋划,及时创建
高平市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施策,把乡镇党建办及时建起来,推动基层党建实现从“一个人抓”到“一支队伍抓”的根本性转变。
厘清职责。聚焦上级编办确定的“四项主责”,即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管理、统筹协调工作,科学编制《乡镇党建办履职事项清单》,因地制宜细化任务,厘清党建办的职责。
细化岗位。保底设置综合协调、基层组织、宣传统战、村干管理、党员教育、社会工作、纪检监察、群团工作等岗位,避免“混岗运行”;各乡镇因地制宜细化岗位,确保“全覆盖、无死角”。
优化人员。以“三选三不选”为标尺,优先选用政治素质过硬的中共党员、能力突出且作风务实的公务员、熟悉党建业务的人员;坚决不选非中共党员、临时聘用人员、处于党纪政务处分影响期的人员,确保突出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务实。12个乡镇党建办专职工作人员中,中共党员和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00%,平均年龄35周岁以下,打造了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活力足的干部队伍。
健全机制。出台《市乡两级党建办规范化运行办法》,设置“一办三梯队”(即党建办,科级干部、专职力量、兼职力量),乡镇党委副书记任党建办主任,组织委员任常务副主任,纪委书记、宣传委员、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副主任,另设1名专职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全市12个乡镇党建办现有科级干部60名,专职力量76名,兼职力量57名。
做好保障。每年为各乡镇拨付5万元工作经费,每月开设“组工夜校”培训项目;确保各乡镇党建办办公场所至少40平方米,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等方面优先推荐党建办人员,确保有地方议事、有力量干事、有经费办事、有激情成事。制定《农村“两委”干部报酬管理实施细则》,村组织运转经费提升至18.5万元/年;通过“县里定基数、乡镇定系数”,全市村“两委”主干报酬达6.5万元、副职报酬达3.15万元,基本实现“主干达标、副职保底、按月线上发放”,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
高标准推进,规范运作
各乡镇党建办充分发挥“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作用,以小切口推动基层党建发生大变化。
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全市共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928名、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2801名,为村“两委”换届打牢人才基础。开展乡村人才振兴“1513”群雁行动,将500余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成乡村全面振兴新生代;从全省范围内招聘5名乡村运营师,盘活乡村资源,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组织培训活动。开展5轮“跨乡挂职·导师帮带”,累计帮带学员124名,相关经验做法被中组部《组工通讯》杂志报道。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对后备干部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培训。
完善阵地建设。出台《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护细则》,每年打造一批示范点,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抓两头带中间”的良好效果。各党建办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干部值班常态化、党群活动特色化、地图位置可视化”的工作思路,新打造一批群众“有事能办、没事想来”的标杆阵地。
细化制度管理。各党建办结合巡视巡察和项目审计反馈进行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记录簿》;按照《农村党建随机调研反馈制度》,定期指导检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五个管住”十条规定(试行)》,巩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效;出台《关于激励基层干部担当创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主动降低农村干部履职风险和压力,激励干部想干事、指导干部会干事、保障干部不出事。
高质量开展,成效显著
各乡镇党建办通过规范化、实体化运行,形成了“统起来推、专起来抓”的良好局面。
抓产业项目,集体经济变强了。自乡镇党建办运行以来,党委副书记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优势,通过定期会商、实地调研、现场办公、项目评审等方式,主动上手、集中攻坚,有效破解了治理难题。例如,2024年的35个扶持项目基本建成,2025年的15个扶持项目有序推进。寺庄镇党建办指导成立“釜山片区联合党委”,高标准打造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探索“1+6+N”的釜山模式,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村破百万、片区破千万”。
抓民生改善,人居环境变美了。建立《乡镇党建办运行方案》《随机调研双周反馈机制》,通过随机调研、交叉评估、双周反馈、跟踪督办,打造了“发现、反馈、督办、销号”闭环运行机制,督促党建办力量常态化下沉一线、主动问需破题。例如,神农镇党建办主动下沉到中庙村,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腾退老旧房屋,仅用30天时间就拆除残垣断壁、猪圈和厕所470余处,清运垃圾3000余吨,腾出建设空间4万余平方米,推动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三甲镇党建办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过程中,变“组织委员一人抓”为“各方力量协同抓”,统筹有效资源,提升整顿效果;指导长寿村拆除旧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破败围墙,将荒草地改造成儿童乐园,密切了党群关系;招商引资293万元,建设智慧大棚1万平方米,带动50人就地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改造1100米背街小巷,安装路灯30余盏,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高平市陈区镇党建办工作人员调研任家庄村水网提升工程
抓服务优化,治理水平变高了。各乡镇党建办以认真落实《关于规范提升全省村级组织运转质效的工作措施》为契机,扎实开展“五定”综合评估,切实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例如,各乡镇党建办根据各村工作量、人口、面积等因素,核定村“两委”干部职数1503个,比2021年换届时的1794个下降19%,进一步提高了运转效率。以村民小组为基础,304个行政村共划分为1625个网格,做到了“地上有格、格里有人、肩上有责、事有人办”。例如,北诗镇党建办通过建立“节目自演+餐饮自助+直播自嗨”的淳朴业态,吸引4万余人次参加,为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推动偏僻山村发展了夜经济、留住了烟火气。建宁乡党建办通过分组蹲点和收集意见,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将郭庄村红白理事会场地打造成老人助餐点,让基层党建更有温度。
在乡镇党建办成立一周年之际,高平市创新推出“乡镇党建办哪家强”专栏,12个乡镇党建办高分交卷,12期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0万,让党员群众对乡镇党建办建设成效可感可及。
通过乡镇党建办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行的探索,高平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庄占比85%,100万元以上村庄占比60%,发展质效位居省市前列;打造乐火北庄、礼遇伯方、古香中庙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先后接受省、市现场会观摩,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推荐提拔5名党建办专职副主任和6名党务专干,形成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本页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