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关注高平:五彩农业富高平
5月22日《山西日报》乡村振兴版刊发通讯,介绍高平市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叫响“白黄红绿彩”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的经验和成效。
原文如下
↓↓↓
五彩农业富高平
阅读提示:高平市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相传神农炎帝曾在此躬耕。近年来,高平市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围绕“一轴一带一廊,两翼协同发展”的思路,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叫响“白黄红绿彩”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成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国家生猪育种创新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高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白”猪产业勇争先
“现在监控上显示的是河西镇的凯永养殖核心育种场,这里配备了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养殖设备,实现了种猪自动配料、远程供料、智能饲喂。”5月11日,高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毕小平给记者介绍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西凯永集团养殖有限公司的猪舍自动化设备。
在中鑫现代农业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现场,凯永集团副总经理庞中土介绍道:“这个养殖基地项目是今年1月份开工建设,目前,育肥场主体已经建设完工,完成全部工程的60%,正在进行厂房布置、设备安装和道路硬化。预计每年可育肥3批生猪,每批6000头,年出栏1.8万头。”
高平是我省第一养猪大县,连续17年荣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荣誉,2022年生猪出栏85万头,居全省第一。生猪屠宰38.8万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先后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的种猪繁养基地、全省唯一国家核心育种场、国家种公猪站,深耕产业链、做强专业镇,初步形成了以凯永集团为龙头的集“饲料加工—核心育种—种猪扩繁—生猪育肥—生猪屠宰—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加工”的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叫响以“白猪”为代表的“白”颜色品牌。
2020年我省启动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省农业农村厅设立专项资金,连续五年每年拿出300万元经费,构建1(牵头企业)+2(双首席专家)+N(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的产学研紧密联合创新体系,承担这一项目的牵头企业山西凯永集团养殖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新建1200头晋汾白猪核心育种场。
“黄”梨贡品天下知
初夏时节,陈区镇铁炉村梨园里,梨树上的绿叶婆娑与梨树下一簇簇紫色的二月兰交相辉映,“梨花深处是我家”的牌子吸引了一众参观者前去合影,高平市委常委、陈区镇党委书记赵东介绍说:“我们高平大黄梨汁多而脆,甘酸适度,曾被列为皇室贡品,如今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在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高平“铁炉贡梨”品牌在市场上叫得很响,铁炉村的种植规模已经从300亩增长到万亩以上,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铁炉村黄梨年产值达1500万元,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收入2万余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目前,高平境内百年树龄以上的黄梨树达6万株,全市发展黄梨5万亩,开发系列产品20余种,现已逐步形成大黄梨产业链。老品牌厦普赛尔黄梨汁系列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全国乡村特色食品。高平市还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推出了铁炉贡梨膏、梨膏口服液等功能性产品,为黄梨饮品行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红”薯富硒营养好
高平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在高平市东南部山区有一个石末乡,这里富硒土壤面积3.2万余亩,是高平市典型的农业乡镇。石末乡紧紧抓住富硒功能农业优势,积极发展红薯、小米、苹果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打造“硒”望无限的红薯康养小镇。
为实现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平市农投集团立足红薯产业定位,依托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做优基地、做强加工、做活业态、做好服务,形成了一条集红薯育苗、种植、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红薯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以北凹村有机红薯试验基地为试点,高平率先在全省启动红薯会员制,通过“订单农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事体验+物联技术”的模式,综合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通过现代物联网技术,将优质富硒红薯的生产全过程场景式呈现给消费者,提高了土地的农作物附加值,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精细化、加快构建互利共赢、互信共享的产销关系。红薯基地承包户韩玉彪说:“去年红薯试验基地我承包了200亩,获得了大丰收,每亩收入在7000元以上。”
高平市委、市政府还与中国社科院联姻,成立了“一院两站”(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高平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暨高平甘薯产业创新研究院),发展富硒红薯5万亩,培育了“朱门红薯”“本色农业”等品牌。延伸拉长红薯产业链,推陈出新冰烤红薯,研发抗性淀粉,“晋宝绿珍”红薯粉条漂洋过海,远销欧美、韩国、澳大利亚等地,2022年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小红薯“长”成富民大产业。
“绿”菜产区标准高
“菌棒的注水时间、次数和注水量都有讲究,第一次注水,只需要5秒,太多的话,容易导致菌棒腐烂……”在高平市石末乡东靳寨村的蔬菜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技术员李艳平站在菌棒前为村民讲解注水要领。村民赵书文高兴地说,“前两天刚采摘完一茬,现在抽空学习一下技术,让香菇长得更好点。”
高平是“优势蔬菜产区”,以釜山智慧蔬菜大棚为引领,以蔬菜生产“三品一标”为抓手,在丹河沿岸发展万亩设施蔬菜,建成千亩园区3个,省部级标准园5个,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发展蔬菜直供小区、直供超市等模式。金田公司实施国家数字农业、香菇机械化生产、工厂化发菌、日韩海外基地等项目,实现年产菌棒1000万支、鲜菇2000吨,全力建设“菌种研发—菌棒培育—标准化生产—云数据服务—海外销售—集成设备供应”的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
“彩”色丝绸集农旅
走进有着60多年历史的高平市潞安府潞绸集团,各种颜色的新娘潞绸被、高端蚕丝被一一映入眼帘。再移步以蚕丝编织的“丝光隧道”,顿时感觉如梦似幻。
高平丝绸历史悠久,唐代曾是潞绸的产地中心。现在,潞安府潞绸集团作为潞绸的唯一传承企业和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丝绸织造印染企业,近年来瞄准高端消费市场,推出的馆藏丝巾曾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潞绸旅行睡袋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当前,高平市正以潞绸集团为龙头,以潞绸产业为核心,打造集缫丝加工、文旅康养、潞绸文化、传统婚俗等产业为一体的潞绸专业镇,叫响以“多彩丝绸”为代表的“彩”色品牌。
周边半小时经济圈内有“太行人家、喜镇苏庄”景区,一期工程8个院落,植入了婚庆、演艺、餐饮、民宿等业态,建设了喜厅、喜堂、喜铺,推出了婚俗实景剧、高平鼓书、上党梆子等传统文艺节目展演,迅速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好多新人选择在这里举办传统婚礼仪式。
近年来,高平段长达5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农文旅以及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示范带,串起了6个乡镇,连起了80个农业园、10个旅游景区、18个文保单位,融入了黄梨文化、炎帝文化、长平文化、贡梨文化等特色文化,成为风景独特的旅游路、环境优美的生态路、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