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高平丨铁佛寺:从隐秘“国保”到流量“网红”
首个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走红,让很多深藏不露的山西古建以前所未有的曝光率呈现在公众面前。尤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在经历了国庆旅游热潮带来的压力、挑战之后,现在的热度是否还在持续,在文物保护和文化资源利用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发展?记者近日再到山西进行了探访。
高平市目前拥有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文化资源更加丰厚,但是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仅有3处。因为“国保”铁佛寺,原本默默无闻的米西村迎来了大量的游客。那么现在当地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0月18日到24日,位于高平市米西村的铁佛寺暂时关闭,可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不死心,一直在门外苦等,考虑到大家大老远赶来不容易,这次闭馆时间又长,工作人员决定,多少还是让大家看一眼,别白跑。
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斌:“咱还是及时回应了人家,咱看见这是外地的,咱就让进去看了。”
记者:“感觉到您的难了。
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斌:“难也得上。”
这是继今年8月24日铁佛寺首次正式对外开放后,第一次要关闭一周的时间来进行维护维修。采取预约制的铁佛寺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接待了近9万名游客。为了回应大家对古建的热情,开放之初,高平市政府紧急组成专班,改善设施,设立专人专岗,轮流值守铁佛寺,应对客流潮。对于一个长期都不对外开放的国保单位来说,这已经是在竭尽全力满负荷运行。
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斌:“一些硬件和软件还是欠缺,因为咱铁佛寺就在这个米西村中,周围都是民房林地,安全隐患还是很大,但是是挑战,也是机遇,也可能我们文物工作到了一个破题的关键时机了。”
没有开放之前,铁佛寺的日常管理主要是依靠文保员,今年78岁的王改英一直承担着这份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土地改革,王改英一家被分配到了这里居住。也就是从那时起,守护院子中央这间72平方米的铁佛寺大殿,就成为她和婆婆、女儿三代人的使命。2019年10月,铁佛寺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年时间,铁佛寺从“国保”变成了“网红”。现在,王改英的家门庭若市,平静的生活也因此而发生改变。
铁佛寺文物保护员王改英:“很多游客来了都说王奶奶去你们家看一看吧,来吧,来吧,都让他们来了,这拍照,那拍照,就感觉很高兴。”
记者:“那时间久了你会不会觉得烦?”
铁佛寺文物保护员王改英:“不会,因为我是想把这些古老的东西让小辈们都来看一看,以前的工匠多厉害。”
铁佛寺的流量也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米西村,叁号院儿正好在游客入口处的对面,看准了“国保”开放的时机,村民张敏一家迅速添置了设备,做起了小生意。从农家快餐再到销售饮料、土特产等等,一家人第一次挣到了旅游钱。
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村民张敏:“原本我们是比较懒散的一种生活态度,但是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一点,觉得也挺忙碌一些吧。”
记者:“开放到现在,整个这个收入的情况怎么样?”
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村民张敏:“收入还可以吧,就是大概有6万块钱吧。”
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像铁佛寺这样的“国保”似乎长期关闭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守着村庄深处的宝藏之地,等待这些尘封已久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被彻底唤醒,米西村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其实开放和传承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72平方米的空间,一次最多容纳10人以下参观。铁佛寺开放后,张嘉琦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去给游客讲解十几次,作为村支书助理,讲解员算是他的副业。除了古代工匠留下的这些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柱上泛黄模糊的纸张也是他最愿意讲解的一个细节。光绪年和民国时期的防火令,1984年的消防管理规定……张嘉琦觉得这不仅是历史本身,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对文物保护传承的例证。2022年,刚被分配到基层工作的张嘉琦一到米西村就被铁佛寺的文化价值深深吸引。
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村支书助理张嘉琦:“我们邀请本村的非遗剪纸传承人和附近学美术的研究生一起绘制铁佛寺的文创底版形象,初衷是因为我想给这个铁佛寺,给这个村留下点儿什么,在当时,我们还不知道铁佛寺要开放,真的是幸运,我们米西村的文化产业刚好就踩在了风口上。”
踩在了风口上的文创产业,可以说刚一起步就原地起飞了。游客们的参观和购买热情超乎想象,不少到铁佛寺的年轻游客还给张嘉琦提供着各种文化创意。
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村支书助理张嘉琦:“他们的热情让我看到,文创产业、文物的活化利用是吸引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进来的,通过文化产品的形式和他的日常生活相连接,我们山西古建缺少的就是机会和舞台,这一次《黑神话:悟空》带火了我们山西的古建,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契机,它早该火出圈了。”
河南游客鲍伟:“我们今天看山西文化,不是看一种简单的雕塑,一种简单的文化,而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攒,一种沉淀、一种传承。”
为了回应社会关切,高平市已将22处国保单位全部向游客开放,并正在制定高平国保单位短期和中长期开放方案的规划。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