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44个“爱心驿站”为基层治理引来“新力量”
一间小屋、一张桌子、一台饮水机、一台移动充电宝、一副伞架……小小的爱心驿站让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可以在这里歇脚、避雨、取暖,点滴之间流露着温情。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高平市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在城市主要街区、住宅楼群等建成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11个,建成党群服务中心、行业便民爱心服务站33个,让新就业群体能够就近找到适合自己的城市共享空间,切身感受城市温度,为基层治理效能注入了新动力。
延伸组织触角,让服务“零距离”
市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班从制度、组织、教育三方面入手,系统化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上档升级。
制度先行,全面摸底排查。制定《高平市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任务清单》,细化职责、分解任务,联同街道、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掌握全市16家物流企业、7家快递企业、3家外卖企业602名从业人员信息和党员基本情况。
强化指导,健全组织体系。通过“单独组建、区域统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加强行业与属地联动,推动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对有3名及以上党员的群体单独组建党支部,对不足3名党员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企企联建等方式联合组建。目前,快递、物流、外卖行业分别组建了3个联合党支部,选派9名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通过组织关系转接,分别派驻3个企业联合党支部开展组建工作。派驻19名党建指导员对26家企业进行党建指导全覆盖。
加强培养,增强组织“黏性”。从源头“筛选过滤”,主动寻找发现好苗子,有意识地加强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热心服务的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养,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市物流、快递、外卖等11家企业中47名从业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35岁及以下的占到74%。
持续完善设施,让服务“不打烊”
“爱心驿站的建设,让我们户外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其中还提供有热水、报纸杂志、药品、充电宝、雨伞等日常物品,我们打心底里觉得很温暖。”外卖小哥田野高兴地说。
今年,高平市坚持从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实际出发,依托现有社会资源,发挥实质作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选择临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会爱心驿站等场所,最大限度方便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直接进入”。
一站式服务站。爱心驿站不仅是一个“歇脚地”“加油站”,更是一座“暖心港”。近日,利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华书店、丹河公园、银行营业部新建成的7个爱心驿站已全部投用,全市44家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通过党建制度上墙、党建书籍增配,建设党味浓郁的红色驿站活动阵地,为新就业群体党员们提供党员活动场所;在20至30平方米的“爱心驿站”内,座椅、空调、微波炉、冰箱、充电装置等设施一应俱全,提供方便如厕、免费饮水、歇脚休息、伤口消毒、避雨取暖、图书阅读、手机充电、免费无线网等20余项服务,精准解决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的急难愁盼,营造倍感亲切关怀的环境氛围。
全方位保障站。优化工作人员值勤、仪表、文明用语“三项服务”,建立来访登记台账、志愿服务台账、意见簿“两账一簿”,持续收集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和建议,对新就业群体集中反映的物流总仓开放时间不足等问题,积极沟通协调,推动物流总仓开放时间提前2小时、延后2小时,让“小哥”更便利,让城市更温暖。
多样化“充电”站。依托“爱心驿站”和市总工会、人社局等部门,搭建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素养、岗位技术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平台。定期邀请党校教师、技术学院老师和交警大队工作人员授课,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提升新就业群体技能与岗位的适配性。在爱心驿站设置“读书角”,党建刊物、《快递实务》《网约车考试宝典》等书籍,让“小哥”在排解工作压力的同时“充电”提能。
搭建机制平台,让治理“无死角”
注重发挥新就业群体工作时段覆盖长、活动范围覆盖大的特点,引导其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健全制度,融入治理体系。制定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例会、党建工作周报等制度,及时了解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工作开展和“小哥”参与基层治理情况。各街道党工委将“小哥”纳入社区“红色物业管家”队伍,变“爱心驿站”为信息“中枢”,及时共享“街头巷尾”“家长里短”,发现的问题转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处置。
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向全市新就业群体发出倡议,150余名“小哥”在加强个人防护、筑牢快递物流行业严密防线的同时,积极向社区报到,通过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主动融入城市基层治理。
发挥优势,化身治理哨兵。充分发挥“小哥”工作灵活自由、时段覆盖长、熟悉当地环境等特点,成立专门服务“小哥”的微信群,制定“小哥随手拍”奖励办法,“小哥”在工作中发现的公共设施损毁、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等问题可直接发到群里,已梳理小区道路问题12项,环境卫生问题54项,解决58项,形成了“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新模式,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