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推动生态环保与治理再上新台阶
堆积多年的建筑垃圾得到清理,新的垃圾转运站拔地而起,河道恢复水清岸绿……一个多月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在我省深入开展,督察组共交办三十三批群众信访举报件。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采取有力举措,抓好督察转办问题整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扎实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迈上新台阶。
随着督察工作强力推进,一场彻头彻尾的生态环境整治在三晋大地开展,一大批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环保问题迅速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都清理干净了,现在走在路上,连空气都带着清爽劲儿。”日前,家住晋城市城区钟家庄街道中原街社区的居民王天红对记者说,“以前中原街至佑安街一段路,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杂堆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你看现在这路,多干净整洁,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这整改速度,真是暖到咱心坎儿里了!”
在接到转办的群众举报件后,晋城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当日便调集大型机械与施工人员进场,挖掘机精准破碎遗留的建筑垃圾,高压冲洗车来回穿梭,工人师傅们连夜施工,搭建围挡。短短3天时间,景西路即迎来蜕变:原先堆积的垃圾清理殆尽,水泥路面清晰可见,裸土被防尘网严密苫盖,路两侧施工工地竖起崭新的绿色围挡,街道绿化带郁郁葱葱。傍晚时分,附近三三两两的居民推着婴儿车散步,孩子们的嬉笑打闹与不远处流动商贩的烟火气,一同融入了身后的万家灯火。
中央对我省开展生态环保督察,是对我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方位把脉问诊,把的是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之“脉”,问的是生态环境领域政策执行与具体实践中的问题之“诊”。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国家生态环保决策部署,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有力提升,美丽山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优秀等次。
成绩,始于久久为功的政治责任,始于扎实有力的精准举措,始于不折不扣的执行落实。
长期以来,我省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领域的政策文件,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有力依据;《山西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绘制出全景式蓝图;《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细则》进一步强化督察问责,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
今天,如果你漫步在汾河百里廊带介休段,能看到生命力旺盛的马蔺草在河畔扎根,与经过特殊改良的土壤共同构筑起抵御水土流失的坚固屏障,此处的汾河河面宽度也从当初的一眼可见扩展到五六十米,汾河水量得到了显著增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寄予了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殷切期望,为实现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我省把工程治理作为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关键之举,谋划了“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285个项目,对汾河进行全流域、全方位治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285个工程全部开工,已完工198个,完工率为69.5%。
从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到城乡黑臭水体整治,从工业园区废水深度处理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河湖生态修复到倒逼相关行业产业绿色发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落地,汾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水清澈、百草丰茂,流域生机勃勃。
仲夏的省城,汾河在蓝天白云下宛如一条“碧玉带”穿城而过,绿树掩映的滨河自行车道上车铃轻响,汾河的风裹着水汽从身边拂过。这里,正成为百姓的诗意长廊,如今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母亲河”吹来的清风。
7月5日一大早,不少省城市民发现,在一夜大雨之后,燥热的空气散去,整个城市像被戴上了高清滤镜一般,美得像一幅画:粉色朝霞层层叠叠堆在天边,云朵挂在蓝色幕布之上。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再次聚焦山西,如同这一场“及时雨”,为这片古老土地的生态环保工作带来新的审视与推动,也让百姓的生态获得感有了切实提升。
“之前倾倒建筑垃圾的位置在村中间,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不免会受到影响。”日前,阳曲县泥屯镇中兵村村民周小琴指着当地整饬一新的原子沟说,“你看,现在这里已经覆盖了黄土,以后还要规划成绿地。中央督察组把我们老百姓的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困扰我们多年的环境问题解决了。”
群众问题无小事。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期间,针对群众举报“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的热点问题,我省立行立改,在厘清责任后迅速行动,解决了多年来“堵”在百姓家门口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点赞。为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各地还举一反三,开展排查清理行动,确保建筑垃圾规范处置。
此次开展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之后,对我省生态环保领域开展的第一次全方位“体检”。督察工作开展以来,我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立行立改的行动推进整改见成效、有实效。
在督察强力推动下,一个个生动的绿色发展音符在三晋大地的山川河流间回响。清晨,老人们在绿意盎然的林间晨练,呼吸清新空气;傍晚,孩子们在水清岸绿的河边嬉戏,亲密接触大自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广大百姓切实感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带来的成效,也让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建设,一步步呈现出清晰的“实景图”——塞北大同的蓝色“名片”叫响全国,吕梁的荒山荒坡重披“绿装”,河东湿地成为诸多候鸟迁徙的生态“驿站”……从北到南,从乡村到城市,“山西好风光”定格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无数个瞬间,古老大地的河川之秀、人文之美焕发出新的活力。
环境保护步履不停,生态山西画卷初展。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将继续深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砺剑成锋,奋楫扬帆,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担当,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山西力量。(程国媛)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