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界视点

高平伯方村:不见硝烟 古村依旧

来源:学习强国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发布时间:2022-08-18 【字体:

  长治、晋城一带是山西省古村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仅晋城高平市就拥有6个“国字号”古村落,即使是走马观花,全部转下来也要两三天的时间,如果认真寻访、仔细品味的话,所花时间则更长。在高平寻访古村落的最后一站,便是离良户村只有12公里的寺庄镇伯方村。

  古村位于古战场

  初听伯方这个名字,便感觉到深深的“古意”,但又无法从字面上理解村名的来历。在晋城市政府网站上,有一篇文章讲道:在商代,卜文中多以“×方”的形式称呼周围的诸侯部落和国家,学术界称为“方国”,“伯方”便可能是商代的一个古老方国。至于“伯”,应是按“伯仲叔季”顺序,依长幼尊卑排行。因此,“伯方”应当是商代对今高平一带古老方国的尊称,后来这个方国所在的地方建起了村落,“伯方”这一名称也就被用作村名沿用至今。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不无道理,可暂且算作村名来历。

  虽然今天伯方村并没有什么名气,但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却和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长平之战有着密切的关系。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争耗时3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长平位于今天的高平市西北,而伯方村便位于长平古战场的腹地。至今村落周边仍有箭头、王降、王报、谷口等和古代战争有关的村名,村附近的一座山谷还叫作“车辋谷”,据说是秦军烧毁赵军战车之地,故名“车亡”,后因人们认为“亡”字不吉利,便改名为和榆次常家庄园所在的车辋村相同的名字。山谷中还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刀状钱币,可证明当时赵军的粮草和钱币储存在此。

  “国保”仙翁庙

仙翁庙

仙翁殿壁画

  伯方村内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建筑当属位于村北的仙翁庙。仙翁庙始建年代不详,庙内现存有多块明代重修碑记,其中,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的重修碑记上记载:“自唐宋至我朝,其庙感应之灵验不计年矣”。由此推测该庙的最早创建年代应为唐宋时期,之后的历代均有修缮。仙翁庙早在1986年便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翁庙由于供奉“仙翁”张果老而得名,现存山门、钟鼓楼、长廊、正殿、朵殿、配殿等。主要建筑为正殿,正殿也称张果老祠,明代重修,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屋脊和吻兽均为琉璃制成,为明代原物,十分精美,堪称明代琉璃中的佳品。

  正殿内三面墙上均有古代壁画,其中东西两侧的壁画最为精美,两幅壁画均以唐玄宗为中心,分别描绘了他两次赴泰山封禅的出行场面。壁画中,在黄罗伞盖下,唐玄宗风度翩翩,侍女体态丰腴,文武官员簇拥相随,整个画面有着浓郁的盛唐时期风格。壁画没有明显的被重新粉刷的痕迹,仍保持可贵的原泽原貌。这两幅“唐玄宗泰山封禅图”创作年代已不可考,但有专家认为其与史书记载一致,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古街古建筑

村内古街道

  和山西省大多数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一样,伯方村虽然也有过现代化建设,如铺设了一部分柏油路街道、部分村民建起了小楼房等,但村落旧时整体格局尚存,据带领记者寻访村落的寺庄镇文化站站长秦海宝介绍,伯方村现在仍存有主街、横街、小东街、西街、窄圪洞街等街巷。在村内记者看到,除了这几条主要历史街巷之外,大部分的圪洞(山西省中南部地区对小街巷的称呼)都还保持狭窄曲折的旧貌,几乎所有的圪洞还都在发挥着交通作用。大小圪洞和村主街一起构成了古村的整体框架。

  村内还有几处较为精美、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院落,如毕振姬故居、文庙、关帝庙、北佛堂、祖师阁等。其中,位于村北、建于清代中前期的毕振姬故居是伯方村除仙翁庙之外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院主人毕振姬在清顺治年间担任湖广布政使,官至二品。据村里老人讲述,毕振姬为官清廉,为官多年仍“食无兼味,身无更替之衣”“至回籍之日,一仆一马而外,了无长物”,毕公是否真的清廉到连吃穿都不保,记者并不敢肯定,但比起记者见过的不少高官富商的宅院,毕家宅院虽然也有较大的规模,但确实并不奢华:院落大都小巧却布局合理,房屋上的木雕和砖雕简洁却精美,整个院落显得虽不高大堂皇却规整、高雅。

  此外,文庙也是村内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文庙始建于元代,清代重修,坐北朝南,面宽三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现存主殿、朵殿、偏殿。由于现为村委会所在地,整个建筑被刷上了红色,粗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观看后发现,在红漆之下,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清晰可见,还是给人很惊艳的感觉。

  金代戏台

二郎庙戏台

  伯方村的邻村是王报村,说是邻村,事实上从伯方村的仙翁庙步行到王报村也就5分钟的路程,王报村的二郎庙戏台是一座极具价值的金代戏台。

  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的二郎庙戏台,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被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之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庙戏台位于二郎庙中轴线最南端的倒座位置,面阔一间,平面为正方形,宽、深均5米,歇山式屋顶,四角立柱均为圆木柱。戏台建在一个高1.1米的台基上,台基长7.4米,宽5.9米,高1.4米。整个戏台建筑处处体现出金代时期的建筑特征,经专家鉴定,整个建筑结构为金代原制。

  在戏台台基上,有一则铭文题记:“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历经800多年,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让人不禁神往。

  王报村二郎庙戏台是否是国内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台尚有争议,但其珍贵程度依然可想而知。虽然二郎庙戏台位于伯方村之外,但相邻的地理位置还是让它和伯方村的庙宇以及民居一起成为一个古建筑群。

  如今金戈铁马远去,古战场上曾经弥漫的硝烟也早已不见踪影,来到伯方村,只有精美宏伟的古建筑依然伫立着。沧海桑田,历史的轮替在这里悄无声息。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