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界视点

山西高平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晋城频道 发布时间:2022-10-12 【字体:

  近年来,山西省高平市围绕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两件大事,下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先手棋”,打好城乡融合“主动仗”,抓好一产“五彩农业”、二产开发区“五个园中园”、三产现代服务业“五大业态”,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进五个“园中园”建设

  位于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米山工业园的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研发生产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轻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关键零部件产品的企业。目前,公司已实现关键零部件从设计、3D打印模具、精密铸造、数控加工到全方位检测的全流程生产。

康硕(山西)智能制造展厅

  公司董事长李成坤介绍,二期轻合金快速成型中心项目是一期3D打印项目的延伸,实现由模具生产向高端轻合金产品生产的过渡,与传统工艺相比较,具有零件轻量化、复杂结构一体成型、无模制造等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优势。

  去年以来,高平市按照“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的要求,加快建设开发区五个“园中园”。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康硕智能制造为龙头,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以氢驰动力为龙头,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不锈钢制品产业园以山西福江为龙头,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园以海诺科技为龙头,打造以空心玻璃微珠为主材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台湾产业园以招台商、引台资为主,打造食品加工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实现华丽蝶变

  高平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多方发力,精准施策,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东城街道沟北村此前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空心村”,地下无资源、村上无产业。通过支部引领、市场运营,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盘活旧村古宅,打造“寻梦小镇”。2021年综合收入达13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人均年增收2.5万元。同时,东城街道以沟北村为龙头,将周边的秦庄、东山、果则沟、龙王沟等村联合起来,成立“环七佛山乡村旅游党总支”,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实现组团发展、连片开发、全景打造。

  东城街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挥资源、文化、生态优势,坚持“点线面”有序推进,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夜经济、休闲农业等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上“壮大提质”的快车道。

太行一号旅游路(高平建宁段)

  高平市围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总体目标任务,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坚持“路、景、村、业”系统化谋划、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了釜山村、许庄村、铁炉村等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杆村,实现从吃“资源饭”到打“特色牌”、从分散经营到融合发展的华丽蝶变。

  聚焦特优战略发展“五彩农业”

  近年来,高平市聚焦农业“特优”战略,每年拿出6000万元奖补资金,精心打造白色的猪、黄色的梨、红色的薯、黑色的菇、彩色的潞绸“五彩农业”。同时,加快建设“五主(猪、梨、薯、菜、菇)、五辅(羊、鸡、药、林、田)”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科技“含金量”,以科技赋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陈区镇铁炉村

  “铁炉贡梨”久负盛名。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黄梨1000余亩,建成高平市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梨种植基地。同时,合作社对黄梨种植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服务,上马1000吨黄梨加工项目,让高平大黄梨真正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2022年,高平市原村乡山河源合作社通过引进高品质薯苗,采用标准化种植方式,提高红薯品质和产量。山河源合作社社员刘海书表示,通过品种改良,红薯长势喜人,产量也上去了,老百姓心里特高兴,真正实现家门口就能挣钱。

  为实现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平市相继成立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高平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高平市甘薯产业创新研究院,培育出萌芽性好、结薯集中整齐、薯形优良、口感香甜的“神农一号”品种。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机械、统一技术“四个统一”标准化种植,发展优质脱毒红薯种植面积5万亩,再辅以智能检测设备随时监测大棚的湿度和温度,推动实现红薯产业品牌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闫卢静 姬丽娜 袁雷)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