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菜“棚”勃发展——高平市全力推进蔬菜产业扩规扩链
近年来,高平市积极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精心布局“五彩农业”,加快推进“绿色的菜”产业扩规扩链,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探索实现蔬菜规模化、智能化发展,让“绿色的菜”在乡村焕发新的生机,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争“鲜”上市
蔬菜产业“棚”勃发展
在马村镇普华农业园区大棚内,一个个西红柿鲜红诱人,菜农们正在收获成熟的西红柿。邢海昌每天负责将西红柿采摘、分装好,等待收购商前来收购。他说:“蔬菜都直接进到了大超市,我们也实现了就业,很是不错。”
据了解,普华农业园区以种植西红柿为主,今年又探索种植了辣椒、黄瓜、茄子等品种,可解决周边60多名群众就业。园区技术负责人张志明说:“今年西红柿行情很不错,最近价格每斤在5块钱左右,一天产量3000至4000斤,销路根本不发愁。”
高平市做足“绿色的菜”大文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蔬菜标准化、规模化、节约化生产,对蔬菜大棚实行分类补助,有力推动了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蔬菜总产量11.8万吨,年总产值达到5亿多元。
高平市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康秀峰表示:“我们立足优势资源,打造了千亩冷凉蔬菜基地,建成了55个规模生产园区,蔬菜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科技赋能
大棚种出“智慧”菜
寒冬时节,来到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釜山现代化农业智慧科技园区,暖意浓浓,绿意盎然。各式造型的种植设备错落布置,一株株木耳、油菜、圣女果等蔬果,在水培或基质栽培下色泽鲜亮,长势喜人。
园区还上线了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对温室内的蔬菜进行可视化管理,实时监测园区环境,查看水肥、光照、温控等情况。工作人员张婷婷说:“现在用手机就可以对蔬菜水果进行精准化管护,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釜山现代化农业智慧科技园区是在原有11栋传统大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智慧科技园,建设结构为荷兰式玻璃温室,东区以番茄种植、圣女果展示为主,西区以规模种植蔬菜为主。园区采用新型种植模式和5G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蔬菜水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方位监测和远程精准控制,形成了一条集育苗、种植、采摘、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实现了全年生产、四季供应。
园区负责人张海峰表示:“我们根据不同时令,培育各类蔬菜水果,目前共种植蔬菜水果20余种,蔬菜从秧苗定植到成熟只需45天。同时,积极普及推广更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叫响品牌
“蔬”写产业新篇章
在寺庄镇伯方村蔬菜大棚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大棚钢架搭建、地基打洞等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目前已完成日光棚8栋、16米暖棚7栋、春秋棚13栋,即将全部完工。”大棚施工负责人李士光说。
近年来,伯方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现有春秋大棚57栋,年产量达925吨。去年,伯方村聚焦“绿色的菜”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建设高标准智能蔬菜园区,前期将建设蔬菜大棚37栋,占地面积近134亩。建成后,大棚将配备自动卷膜器、电动卷棉被机、水肥一体机等设备,连栋大棚还将安装外遮阳、内保温、自然通风系统和湿帘、风机降温通风系统,实现规模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
伯方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栋峰介绍,大棚建成后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通过务工和培训,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200多名村民就业。
近年来,高平市通过建立国家级蔬菜标准化园区和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引进现代化农业智慧科技园区,调整种植结构、调优种植品种,不断提升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成立蔬菜生产工作专班、抢修损坏的设施大棚、为灌溉水渠清淤、邀请技术人员系统培训等,使蔬菜产业链在规模化、科技化、品种特色化、经营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焦艳霞)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