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街街道朴村村:红色引擎强驱动 移风易俗树新风
南城街街道朴村村位于高平市西南部,距市区3公里,东邻牛山,南界河西镇宰李村,西连北陈村,北与唐庄村相连。全村共有732户、2672人,“两委”干部8名,党员102名。近年来,朴村村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内外兼修建设和美乡村,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强化党建领航 筑牢战斗堡垒
擦亮红色标识
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正面安装具有LED灯带夜视亮化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字体,室内悬挂党旗、入党誓词,以及党员权利和义务、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务公开栏等挂图及阵地栏目,设置红色走廊,让党建阵地党“味”更浓。
创新红色教育
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周播放红色电影;邀请邻村瓦窑头村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讲座,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红色教育。
深耕红色服务
突出“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每天安排干部轮流值班坐班,同时明确干部仪表、用语、工作标准。实行干部便民代办,及时提供咨询与帮助,让群众找得上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暖得了心,顺得了气,实现“百姓动嘴、干部跑腿”,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完善治理机制 提升治理效能
党员教育引领治理发展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坚持通过远程教育收听收看“每周一讲”视频党课,开展“看高平·学党史”等活动,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约束党员干部,坚决杜绝在党不言党、在党不信党等情况的发生。
干部监督保障治理成效
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制度,做到政策明、办事公。“两委”干部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对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公开承诺;实行“43211”工作法,落实一事一议制,通过微信公众号、村务公开栏及时进行“三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移风易俗助力治理实践
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小学,通过“集体+社会资产”的模式,高标准打造红白理事会新风尚宴会厅,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打响了破除陈规陋习攻坚战,降低了人情消费负担,树立了新风正气,有效推动移风易俗。
改善基础设施 推动乡村振兴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修建单元楼138套,完成10余条道路铺设及污水管道维修,新增安装路灯70余盏,主街道两侧修缮500余平方仿古民房。加强环境整治力度,拆除猪圈、乱堆乱建15处,腾出发展空间2500余平方米,提升了村庄环境卫生水平,让村民看得舒心,住得放心。
帮助村民增技增富
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村民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致富能力;成立农机合作社,借中央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购置拖拉机大小6台及配套农具设备共20台套,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完成秸秆粉碎、犁地、土地旋耕约2900余亩;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福利发放,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如今的朴村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村民思想观念从保守逐渐转向开放,积极参与村集体事务和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婚丧嫁娶从简成风,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文明乡风逐渐形成。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