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解读】高平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
一、什么是柔性引进人才?
柔性引进人才指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在不改变和影响市外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以开展人才培养、课题攻关、挂职兼职、技术服务、政策研究、业务指导、规划设计、论证建言等形式,利用周末等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来高平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团队)。
二、柔性引进的对象是哪些人群?
(一)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不锈钢制品、现代物流、文旅康养、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医疗、教育、农业等民生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到高平创新、创业或创办科研平台的创业型人才。
(三)在企事业单位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四)其他经认定的特别急需紧缺人才。
三、柔性引才主要包括哪些方式?
(一)项目引进。用人单位以项目为依托,与市外拥有科研成果、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高层次人才签订协议,针对我市急需紧缺的先进技术,聘请技术专家或技术团队,来我市进行技术投资、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和技术指导,将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或转让。
(二)合作引进。用人单位与市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单位签订协议,围绕共建平台、智力引进、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开展合作,或委托进行技术创新、课题攻关、产品研发等工作。
(三)飞地引进。用人单位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人才、资本、技术要素集聚地设立研发中心(基地)、孵化基地、开放实验室、科技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人才飞地”,借用发达城市的人才和科技资源,攻克我市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四)兼职引进。用人单位通过协议特聘挂职兼职的方式,聘请市外高层次人才挂任管理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担任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特聘专家,担任国有企业兼职外部董事、高校兼职教授,民营企业选聘外部董事等。
(五)赛会引进。各级政府及用人单位发挥赛事、大会、论坛等平台作用,精细化开展光机电、数字经济、文旅康养、新材料等领域专项人才大赛,集聚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踊跃参会交流,充分发掘赛会引才功能。
(六)返聘引进。用人单位要紧扣我市重大战略布局、重要产业领域、重点工程项目需求,通过实施银龄人才引进返聘行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单位聘请、个人自愿”的原则,引进、留用一批老教授、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等银龄人才。
(七)其他方式引进。经市委人才办认定的其他柔性引才方式。
四、柔性引进的人才享受哪些政策支持?
(一)来高平投资创办企业或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专业机构评估认可,优先提供土地,申报审核通过后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贴和最高500万元的人才项目综合支持,市国投公司、产业引导基金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给予支持。
(二)可在我市申报省级人才计划或科研项目,申领“人才卡”,凭卡可在行政事务、职称评定、子女入学、医疗健康、融资支持、交通出行、旅游服务等方面享受服务,可根据实际贡献优先推荐省市人才计划。
(三)可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或由用人单位提供临时住所;有意在我市购房者,可参照《晋城市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和购(租)房补贴发放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规定领取购房补贴。
(四)用人单位根据合同协议规定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每年底对柔性引进人才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科研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培养学术梯队等方面情况,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由市财政给予每人2—5万元奖励。“优秀”等次不超过柔性引进人才总量的20%,最多不超过10人。对成效特别突出的人才,经考核认定,给予额外奖励,奖励金额不超过用人单位支付柔性引才年度报酬的50%,并颁发“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
五、柔性引才的用人单位享受哪些政策支持?
(一)与柔性引进人才签订1年以上协议且服务满1年,达到协议预期目标的用人单位,可申请柔性引才资助,市财政按用人单位柔性引才上一年度实际支出5%—10%的比例给予补贴。市委人才办及行业主管部门将根据申报目标完成情况、待遇兑现、配套服务等对用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由市财政按用人单位柔性引才上一年度实际支出10%的比例进行顶格补贴;“优秀”等次不超过引进人才用人单位总量的20%,最多不超过10家。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下等次的,取消享受柔性引才补贴资格。
(二)与柔性引进人才合作开展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经费资助的,按国家、省实际拨付经费的20%和10%配套支持;对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科技项目,最高给予1:1的配套支持。
(三)与柔性引进人才进行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对名院(所)名校在我市实质性设立分院或建设分支机构的,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按照《晋城市创优高质量人才生态若干举措(试行)》《晋城市“一事一议”引进和培育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团队)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给予资助。特殊事项可“一事一议”。
六、怎样进行柔性引才并获得政策支持?
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求自主对接、柔性引进专家人才,也可通过同级人才办提供的平台集中引进。用人单位自双方签订协议后,应积极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报送市委人才办公室审批。纳入审批管理的柔性引进人才及用人单位可获得政策支持和奖励。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