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大美高平

“千万工程”引领 古村焕发新活力

来源:高平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09 【字体:

  “礼遇伯方”文化浓厚,“乐火北庄”产业红火,“古香中庙”焕发新生……我市各乡村星罗棋布、独具特色,漫步其中,所见皆是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模样。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了一场“千万工程”的精彩蝶变。

  深挖文化资源

  文化是村落的灵魂。漫步寺庄镇伯方村,有仙翁庙、祖师阁、文庙等多处元明清庙宇,也有毕家、刘家、裴家等13家姓氏的明清老院,仿佛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在这里打开。

  伯方村以孔子《论语》中对“礼教”文化相关典故为载体,让“礼”文化随处可见,打造了传统文化国学馆,引导干部群众树家风、促党风、带民风。在伯方村传统文化国学馆,人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家风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除此以外,伯方村还依托本村古代廉吏毕振姬、好人毕腊英等人文资源,系统整理和挖掘他们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擦亮了廉政文化和红色文化两张名片。

  文化让村庄底蕴厚重,产业使村庄发展蓬勃。伯方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1万棵古梨树,建起黄梨深加工厂,生产梨片、梨干、梨膏、梨蜜等,建设高标准智能蔬菜园区,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在现有红色、廉政、古建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了“一街两馆一基地”,形成乡村旅游新业态。寺庄镇伯方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毕小玲表示,“我们将以礼文化为核心内容不断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好农业产业和文化旅游两篇文章,打好廉政、红色、古建三张牌,以礼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做活特色产业

  晴天朗日,约三五好友,在三甲镇邢村村珐华田园露营,听听音乐、赏赏风景;亦或走进北庄村,转转明清古院、看看五彩灯笼,享受一次“世外桃源”的惬意。每逢周末假期,不少周边市民都会自驾到这里游玩、休闲。“以前那些破旧的老院子都修缮了,村里到处有花灯和社火元素,喜气洋洋的,好多其他地方的人来我们这儿看,很开心。”村民赵大姐看着村里的变化,脸上露出了喜悦之情。

  立足传统古建,北庄村深挖民俗文化资源,将社火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让古院落活起来、文化火起来、产业兴起来,更让“乐火北庄”文旅品牌出圈出彩。在彩灯生产车间里,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制作花灯。北庄村通过探索“龙头企业+强村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新推出各类社火节目和民俗表演,盘活周边村落及本村彩灯工匠、社火团队资源,打造集服装、道具、演出为一体的“社火超市”,形成产业集群。三甲镇北庄村党支部指导员郭晋中表示:“我们将以‘多村联建、发展连片’为抓手,积极融入珐华非遗片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社火产业走出去,社火文化兴起来,村民的生活更红火。”

  绽放美丽新颜

  穿梭在神农镇中庙村,青石街巷、青砖灰瓦、木门砖雕,一座座古建筑错落有致,一幅别致美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现在村上的变化很大,以前的旱厕、废旧院落,现在都拆除了,过来看见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神农镇中庙村村民韩有棠在城里住,这次回来发现村里竟变得有点“陌生”了。今年,中庙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响应,仅用30天时间拆除危旧房屋等470余处,清运垃圾3000余吨,腾出空间4万余平方米,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身”。

  中庙村现存明清古建44处,是羊头山炎帝陵大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古香中庙”为主题,中庙村坚持保护利用古村古建,规划修复了“八坊·三十六院”,布局制香、酿酒、酿醋、榨油等八种传统技艺,打造研学体验、美食民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区,推动炎帝文化、非遗文化、古建文化深度融合,让文化“动了起来”、古建“活了起来”。如今,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中庙村融合谷香、药香、花香、酒香等“香”元素,投资建设了神农泉酒业、苗木花卉种植等项目,谋划实施了晋东南最大的制香基地项目。让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一个个传统古村落,经过规划设计“点石成金”,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蜕变,呈现出万千气象。(焦艳霞)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