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眼里的老党员】开化寺的四季守护者
卫忠明,作为一名已经有19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骄傲的身份,那就是担任开化寺的文保员。
春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舍利山,开化寺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人——文保员卫忠明,打开门锁、缓慢推开沉重的木门,这不过是第一步。紧接着,卫忠明就拿起扫帚,清扫开化寺各个角落的尘土、落叶,仔仔细细挨着过了一遍,清清爽爽的院落呈现在眼前,卫忠明才敢放心地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这座千年古刹。对于卫忠明来说,打扫干净院落仅仅是顾好了寺院的“面子”,“里子”也不能落下。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前来参观、膜拜的游客尤其多,卫忠明就拿着水盆、手巾进入到各个殿内,仔仔细细将殿内的塑像进行擦拭,卫忠明腼腆地说道:“游客来咱们寺里,不能只看到院落里是干净的,进到殿里看到咱们的塑像也得是干干净净的。”所以每当游客来到开化寺,就会发现这里又古老又清新,老的是保存了千年的宋代大殿与壁画,新的是这里素净晴朗的周边环境,这一切都饱含着卫忠明的心意与努力。
夏
当夏季来临,伴随而来的便是倾盆大雨,雨水顺着屋檐滴到地上,滴答作响,寺院被薄雾笼罩,一幅浪漫惬意的景象,然而在卫忠明眼中,可不仅仅是诗意。每当这个时候,卫忠明就要在大雨来临之际赶紧将大殿的门关紧,以防雨水渗入殿内,打湿大殿中保存了千年的宋代壁画;等雨一停,就连忙打开大门,防止殿内的潮气对壁画造成破坏。所以在开化寺的每一个夏季,卫忠明最关心的就是天气,只要预报有雨,他就得把心悬起来,守在大殿旁,看好殿内的壁画。为了保护好殿内的壁画,文物保护部门决定不对外开放主殿及壁画,时不时有游客在主殿外要求卫忠明打开铁门,卫忠明就会挨个向游客解释缘由;有时候碰到跋涉千里,只为来看壁画而不得、气鼓鼓的游客,卫忠明心中不忍但仍耐心向他们说明情况,温柔而坚定地守好大门、护好壁画。
秋
秋天,卫忠明最常干的事情就是抬头。他抬头望的不是天,而是所有古建筑顶上的屋檐;他要瞧的是屋檐上是否长出了野草,野草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其根系还会导致瓦片的松动,同时还会带来火灾隐患。一旦有野草冒出头,卫忠明就会立即向文保单位汇报,除草人员得为这些古建筑修好“头冠”;卫忠明除了往外瞧,还得走进里头仔细看,哪个大殿顶上漏水了、哪根柱子有虫蛀了、哪个墙面出现空鼓了,他心里都门清,也会在发现情况的第一时间向上级文保部门汇报。不仅管好寺院里的一砖一瓦,卫忠明还负责着寺院里的电路设备。在担任文保员之前,卫忠明曾经在电管站工作,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电工师傅。2019年来到开化寺之后,看到寺院里乱接的电线,不仅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于是就主动承担起了整治乱接乱搭电线的工作。每天除了做好本职工作,闲暇之际他就一点一点修理穿插在寺院空中的电线,让电线贴着墙壁走,如此一来寺院又复归了它本来的模样。
冬
寒冬之际,大雪铺满了舍利山。通往开化寺的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因此在这个时候卫忠明就只能一人独自步行上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描绘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的千古名句。但这句诗用在孤行一人走往开化寺的卫忠明身上,却也恰如其分。执意要在每场大雪之后上山,卫忠明惦记的是寺院里的地砖,若不及时把院子里的雪清扫干净,地砖就会上冻,就有开裂的风险。即便寒风凛冽、路远地滑,卫忠明就一步一个雪印徐徐走去。把院里的雪清扫完,再把寺院外的院子以及阶梯上的雪再扫去,这样远来的客人也不容易滑倒。干完这些活,卫忠明已经满头大汗,开化寺里、舍利山上一片寂静,只能听到他细细的喘气声。这座千年古刹,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忠明细腻的守护。
开化寺,这座已经有1000余年历史的古刹在无数个四季中默默伫立,它能完整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不仅得益于千年前精心筑造的匠人,更离不开千百年来代代守护的人们。在六年前卫忠明接起了上一代文保人员的班,老党员的身份和文保员的职责让他格外上心,在四季的轮回中步履不停、默默地守护着寺院的一方天地。(王炜)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