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历史人文

山西话·山西历史名人故里|贾鲁故里,高平野川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3 【字体:

  表里山河,源远流长。

  鸾翔凤集,群星闪耀。

  他们的出现,对中华文化的塑造、历史进程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晋大地上,他们的故事历久弥新。走进山西名人故里,探寻历史人文印记。今天为您讲述的是——贾鲁故里。

贾鲁故里,高平野川

  贾鲁(1297—1353年),字友恒,河东高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野川镇北杨村)人,是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也是一位在治理黄河上卓有成效的水利专家。

  少年贾鲁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延祐、至治年间(1314—1323年)两次中举。他曾担任过儒学教授、潞城县尹、户部主事,还参加过《宋史》的编修,后又曾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行水督监等职,其间多次主持治理黄河水患。贾鲁为了找到水患发生的原因所在,曾沿着黄河水道不辞劳苦往返数千里以勘查地形、水势。凭借着长期的实地考察和多年的治河经验,他逐渐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治黄方略”。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山东曹县白茅堤决河改道,淹没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10多个州县。此后几年间又多次决口,两岸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生活苦不堪言。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55岁的贾鲁受命于危难,出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河南、山东15万民工和2万士兵,开始了浩大的治河工程。他采取了疏浚和堵塞并举的方法,即在疏通黄河故道和支流河道并开凿新河道的同时,堵塞缺口和豁口,修筑堤坝,并首次采用沉船法,将27艘大船捆绑在一起,再装满石头,固定于决口处,之后在船体上凿洞使之沉没,最终堵住决口,将水重新逼入故道,至十一月,所有土木工程完毕,大功告成,多年的水患被平息。这就是我国治黄史上著名的“贾鲁治河”,贾鲁的名字也因此而被载入史册。

  贾鲁此举不但平息了水患,也复兴了开封一带的漕运,商业也很快兴盛起来,河南朱仙镇就是在这之后迅速繁荣,盛极一时,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水运码头,后来还成为享誉全国的四大商业名镇之一。豫人感谢贾鲁的恩德,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水利家、治黄专家,便把重新疏通的运河改称“贾鲁河”。

  贾鲁志向远大、心系百姓、为民造福。他忠于水利事业,勇于担当治水使命,在治水思想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在治水技术上不拘泥于旧法,大胆总结创新。欧阳玄曾这样称赞道:“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

  为了唤醒村民们的乡愁记忆,让大家了解贾鲁治河的丰功伟绩,2021年,野川镇北杨村修建了贾鲁乡村记忆馆,展馆面积150平方米,分为“两次中举 仕途坎坷”“修史问道 为民请愿”“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后世评说 功垂青史”四个部分,以编年顺序陈列了贾鲁的生平、经历、治河功勋,生动展示了贾鲁的光辉一生。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