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仅此一处!张庄村轩辕庙~
俗话说,“一方土地,一方神祇”。神农炎帝在上党地区尝百草种五谷,在高平先民看来,炎帝就是他们的祖先,属于本地神祇,所以才有了百里百庙的盛况。但是在高平南城办张庄村有一处祭祀轩辕黄帝的祠庙,这是一座明清建筑,至于张庄为什么要修这座轩辕庙呢?一起去看看~
据《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为“有熊”。《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黄帝的妻子教民养蚕治丝,无须树叶蔽体,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所以在有编织业的地方多有轩辕黄帝庙。
依张庄轩辕庙殿前石碑和高平县志记载,张庄祖先们多从事纂组染彩之业。编织、纺织、印染、赶毡、做毛连、纺绳,曾是张庄村的主导产业。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作坊还在生产。故因此以黄帝为始祖,建祠以祀之,这也是高平境内炎帝庙多达四十余座,而轩辕庙却唯此一处的根本原因。
轩辕庙石柱题记
张庄村轩辕庙
张庄村轩辕庙占地2600余平方米,单进院落,前为过道作戏楼,左右两边为厢房,后有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廊房,为晋城市级文保单位。明隆庆六年(1572年)十一月十九日,至清末屡有修葺。其中正殿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遗物,其它为清代遗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青灰脊饰,灰筒板瓦布顶;前出廊,檐下通施大额枋,柱头斗拱为五踩、无翘,用双层昂直接出跳而且在45度上施双层斜拱,明间两柱为狮子柱础(现头部已残毁),其它两柱础下为须弥座,上为伏盆莲瓣状,在须弥座中束腰部分雕刻有浮雕人物故事、动物图案等。这两种柱础较为少见,对研究柱础石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山门戏台为一体,上是戏台、下为山门、中间辟板门,背坐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青灰脊饰,灰筒板瓦布顶。
近代,特别是日寇侵华期间及“文革”十年动乱均对轩辕黄帝庙有较大的毁损,前者西厢房屋背炸穿,如今还现弹痕累累,昭示后人莫忘国耻!后者砸烂屋脊狮头,锯掉斗拱挑檐。特别是近年,历经风雨斑驳,轩辕庙更是荒败不堪。2010年7月,经张庄两委及张庄村全体共产党员村民代表会通过并筹资150余万元,由山西省榆社古建公司承建对张庄轩辕庙进行修缮。修缮期间,牛山煤业、河南广泰集团、高平市建设发展公司六分公司、山西求索门业等友邻单位及个人和广大村民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历时一年,补缺葺漏,缺者补之,朴者华之,使濒临破败的轩辕古庙,得以重生光辉。
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世界上无人可以永世长存,但人的精神却会万古不灭。张庄村重修轩辕黄帝庙,就是要继承祖先遗志,奋发图强、继往开来,进一步增强民族感情和文化认同,增强全体村民的感情和凝聚力,振奋全体村民的精神,激发广大父老乡亲的热爱祖国、热爱张庄的激情,为构建和谐家园,促进和推动张庄发展,使其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张庄村殷玉杰)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