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高平 >> 长平文艺

高平绣活:千丝万缕织春秋

来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28 【字体:

  在山西高平,流传着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民间手工技艺——高平绣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民间技艺不仅承载着晋东南地区的民俗密码,更在经纬交织间诉说着华夏文明的瑰丽篇章。

  绣韵悠长 岁月沉香

  高平绣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在历史上就遍植桑麻,缫丝养蚕,妇女们大多能纺善绣,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绣入每一寸丝帛之中。

  高平绣活与当地的婚丧嫁娶、小孩满月等民间习俗紧密相连,是当地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穿针引线 匠心独具

  高平绣活以其独特的技艺特点而著称。它分丝线绣和布贴绣两大类。

  丝线绣有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披金绣等多种针法,每种针法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平针绣表现力最为丰富,能够细腻地描绘出各种图案;打籽绣则结实耐磨,常用于绣制儿童的衣物和饰品;盘金绣和披金绣则使画面显得富丽堂皇,常用于高档的绣品制作。

  布贴绣则是利用裁剪衣物剩下的各色布头,剪裁成人物、动物、花卉等形状,然后堆贴在底面上锁边绣成。这种绣法环保而经济,绣品朴素大方,色彩艳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色彩运用上,高平刺绣也独具匠心。它一般采用黑、蓝、红、紫、淡蓝、金、银等色彩作为衬底,上面用艳丽明快的颜色绣出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在表现手法上,高平刺绣注重夸张变形,不求形似,只重神采。内容大胆而夸张,更突出神韵和意境。构图饱满细腻,讲究对称与均衡,静动互衬,大巧若拙,极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高平绣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花卉、瓜果、虫鱼、蝴蝶、吉祥鸟和瑞兽等自然形象为题材,如双龙戏珠、凤穿牡丹、贵子折莲等,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这些图案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高平绣活还常常选取当地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题材,如《三娘教子》《白蛇传》《转云山》《杨家将》等。细腻的针法、鲜艳的色彩、传神的技艺,将这些故事生动地呈现在绣品上,让人们在欣赏绣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薪火相传 焕发生机

  2008年,“高平绣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高平绣活持续焕发新生。绣工们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路,打造出既时尚又实用的新型绣品。同时,他们还不断尝试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法,让高平绣活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高平绣活,这门古老而精湛的手工技艺,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与时代的更迭。用千丝万缕织就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画卷,让我们在欣赏美丽艺术品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页二维码